這時候王光身邊的一名比較心腹的幕僚鼓足了勇氣說道:“我們能夠調動和掌握的力量也不少。要不然趁人還在四川的時候,我們賭博一次?“
王光的夫人覺得這話很刺耳,可她知道如今的丈夫實際上處於險境,並不清楚應該不應該這樣做。特別是不少的遠親都同這新朝有著血仇的情況下。
在這種問題上,王光卻沒有猶豫,而是十分肯定的訓斥道:“癡人說夢。如果那樣做才是自絕墳墓。別說近衛部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是我們能惹的,就算是有這個機會,那也不過是像當年的董卓一般自取滅亡而已。真要到了那一步,我學那李大人一般遠走高飛就可以了。不過這些都是下下之側。今後我們需要的是收斂一下,力爭在數年後的遠征中為新朝力下大功。爭取在西域或者更遠的地方封王紮根,這才是忠孝兩全之策。”
“可我聽說,那新朝聖主的目的是追求那大同世界無處不均。這世上不論多遠,天下之間有誰能與新朝抗衡?”
王光卻說道:“聖主當年的時候或許如同很多人一樣都有完美的理想與抱負。可是這幾年當政下來,他應該也能明白這世上的很多事情有些是可以預期的未來內能夠做到的。而有些是可以預期的未來內根本做不到的。即便是六七十年乃至百年之後,在新朝本部也就是傳統漢地十三省以及關外實現大同世界我相信,可是在那些化外之地,又豈是那樣容易做到的。而且有句話是說‘內無法家什麼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即便是民智都如我們這些聖主弟子一般。如果在這世上完全沒有任何隱患與對手的存在,那麼再理想的社會也會終究喪失前進的動力。至少在現在及可以預期的以後是如此。我想如今的聖主已經沒有那樣理想。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在異域有一些漢民底子的情況下封疆裂土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王光的話也讓身邊的不少人茅塞頓開
“不過這封信送上去之後,我們還是先做好準備吧。”身邊的幕僚繼續說道。
“這不必了。動靜太大,反而不好。”王光在思考了片刻之後回道。
此時的張海在仔細的看過了王光交上的那份材料的手抄件之後,心情也沉重起來。他曾經猜測過王光可能是私下裏犯過什麼重罪,可當確認這一事情並且而知道是這樣的嚴重之後還是有些猶疑起來:如果這樣的事情僅僅因為王光的才能而不處理,會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再三的思索之後張海終究沒有下定決心將王光革職。這樣的人才對於自己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不要說是宋子悅之流,就是換劉洪濤那樣的人物能不能做到王光在成都府這些做為那也很難說。
如果是尋常承平年代的封建王朝,本份重於能力,那麼張海會毫不猶豫的去抓王光來做個典型。至少是不會讓其繼續留任。可張海知道,新朝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王朝,需要改變和需要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至於名義上的公平與道義,在利弊的權衡之下也隻能暫時的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