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針對殘敵最後的圍剿已經接近尾聲。最為精銳的戰士利用帶有射孔的精製鋼盾做為掩護沿著殘敵的壕溝從兩翼展開了攻擊。
雖然如今的殘敵有了一些新朝叛逃人員的加盟在戰術細節與知識上有了不少長進,可是不論如何都不可能理解現代塹壕工事的一些布置和基本原理,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衝突割據所決定的。那些相對筆直的臨時壕溝,使新朝步兵連采用類似於海戰中的T字頭戰術穩步的實現了火力的集中,並不斷的用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火力不斷的進行著掃蕩和清理。
雖然沒有動用專門的曲射兵器和工兵兵器,也依然在僅僅付出了四人傷亡的情況下就把縮在山坡內的敵軍強兵解決了絕大部分。
盧象升沒有選擇向某些人那樣裝死後等著被對方補槍,而是猛然間衝了出來並手持投槍展開了還擊。
標槍在不到十米的距離上巨大而準確的力量命中了一支鋼盾的邊緣,盾牌的後仰使得又一名戰士頭部負了輕傷。而他遇到的結果卻是在近距離上被三支燧發排槍十幾發瞬間射出的彈丸覆蓋了頭胸等整個關鍵區域位置。這也是他在衝出來的時候早就有的選擇。
麵對難以抗拒的力量,終究還是有大約百名左右的殘敵在驚恐之中選擇了扔出武器與鎧甲在戰士們的要求下高舉雙手走了出來。而其餘的數百人不論是裝死的還是真死的都被近衛部隊突擊手們以猛烈的槍銃火力補了槍。
至此,殘明勢力動用了萬餘左右的精銳力量的伏擊終究以很短時間內的全麵失敗而告終。
如果說當年張海所率領的新軍主力部隊雖然也很強悍,但對於像樣且數量擁有絕對優勢的對手來說似乎還有著一戰之力,至少不是那種無法對抗的感覺。
而如今川蜀要道內的這場近衛部隊營群處於被動條件下又兵力相差十倍的戰鬥,張海所率領的新軍精銳僅僅以四人戰死二十餘人傷亡的代價就殺傷了五千餘名看起來戰意還算不錯的頑敵並俘虜了其餘的一半。僅以傷亡比來說超越了“克雷西魔咒”達到了一比二百左右的地步。
“出發前我們計算隊伍相當於舊時代的八千精兵,這還是按照平方率來估計。可實際上我們這一千人左右的隊伍展開完全不下於舊時數千人規模的戰術單位了。不論兵力多寡,又有哪一支軍隊能夠利用足夠殺傷我們的火力在一裏甚至兩裏左右的距離上對我軍形成火力平方律一般的優勢呢?我們近衛部隊整體的力量實際上應該至少看做六七萬人左右的左右過去意義上的精銳力量了。如果隻遇到八千人左右的強敵,並且敵軍沒有這般地理和工事準備,那恐怕在短短三分鍾內的第一輪火力組成的狂風暴雨之下就會被掃蕩一空。“戰鬥結束後,宋子閱做了這樣的估計。
張海也重新評估了近衛部隊的力量,他知道宋子悅這是往保守裏說了。實際上強悍的生存與防護力加上絕對優勢的戰場態勢,還有近衛部隊出色的實戰發揮。戰士們實戰中的效能恐怕還不止六七萬過去意義上的傳統強軍。至少在如今這樣的態勢下消滅這種準備的對手,以張海的估計沒有三千人左右的損失及五六倍於防禦方的傷亡是根本不可能逆轉的。如今的近衛部隊實際上擁有了挫敗舊時一個戰略集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