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攻堅決心(1 / 2)

“楮美到昔嶺再到金川,殘敵的三個精幹營分布在三個主要的聚集地之下,大概修建了山嶺堡壘三百餘個。這些堡壘也有簡單的壕溝相連接,連接的地方沒有屏障。畢竟他們不是西班牙人那樣大國掌握的政權,這幾年來還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真的把那些地方變成要塞一般的防禦。大多數堡壘位於山嶺之上較緩的區域內,雖然說在我們的封鎖之下向下的視線並不暢通,不過當抵達山嶺之上的時候,卻有可能麵對敵軍火力和守戰兵器的考驗。在這些地方的外圍,大概有幾千隨時可以動員的土兵,此外在山寨之上還有卜爾吉細、嘉勒土司大概幾百人的兵力”宋子悅以一幅大致的草圖為例,向張海講述著那金川地區的大致敵情。

那大小金川的地勢雖然險要的大概狀況張海知道宋子悅不會像一些文人派畫師那樣春秋筆法一般的寫意。從那山勢來看,不是專門受過訓練的人就是很難攀登的,這也讓張海理解了為什麼後來的乾隆為何要花費不少時間與精力建立專門的攀登部隊。張海信任近衛部隊的戰士們擁有強悍的戰鬥力。或許用不著幾千人的“銳健營”,隻要百餘人或幾十人成功登頂,就可以輕易的壓製住上千強敵依托守勢的火力。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卻要冒很大的風險,張海不願意因為一次偶然的失敗造成的悲劇而影響整個近衛部隊的士氣。

張海思索了很久,最終還是在是否最終出兵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這顯然太過倉促了,在張海的大致估算裏:要最大限度的以炮火曲射的方式削弱那些山上的堡壘,就算曲激射確攻擊不需要很強的裝藥量,也至少要十萬發甚至更多的九斤炮彈才有可能構成最低限度的破壞。而攀登那陡峭的山坡,同樣需要不少專門的準備。

大概在廣元以北的山穀反伏擊大概一晝夜的時間過去之後,四千人規模齊裝滿員的近衛第一旅終於以急行軍的方式趕到了。就是配屬各營的累計四十八門青銅長炮也沒有掉隊。

“聖主,我。”見到近衛一旅的旅長王巍之後張海打算了他的請罪之詞:“不用再說那些什麼末將救架來遲的話了。你趕到的時間並不算晚。這本來就是早有安排的。如果不是對獨立近衛部隊有信心,我也不會在身邊隻帶這麼點兒人。你沒有什麼好指責的。隻是路上聽到什麼風聲了沒有?”

“接到烽火傳信後,成都的王光等人就以最快的速度送來了六百裏加急般速度的傳信,說他本人同樣會在明天趕到並向聖主請罪。畢竟這個規模的強敵在這川蜀之地集結了這樣的力量,負責成都的自己責任難逃。”王魏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求情般的口氣。這件事情發生之後,王巍雖然不了解王光的一些事情,可是也覺得這一帶的負責人似乎辜負了聖主的重托。

張海沉默了許久,如今對於王光張海也淺淺的心生了一些疑慮,不過最終還是對親衛連一名負責傳信的人說道:“信如果不長,就謄抄一份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