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無雙精銳(二)(1 / 2)

大金川上的守敵明顯比小金川更為謹慎。集結起來的千餘人的隊伍雖然隊形也很密集,至少在新軍精幹們來看是如此,不過卻沒有直著身子如牆靶一樣衝過來。

這些集結起來的守軍預備隊似乎是有所訓練與準備的交替掩護著衝過來。負責掩護射擊的人臥倒在地麵上用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火繩槍銃開火,進攻的敵人則是貓著腰低著身子前進。

而且在進攻的時候沒有人人都帶著火把如同靶子一樣前進,而是每個小隊的隊長用竹竿前抬著一盞發出微弱光亮的燈籠進行前進。勉強能夠讓大部隊在這險峻的山嶺上不會因為走錯了路而摸到山崖下去。

“還挺像回事兒啊?”宋子悅不由的歎道。從當年跟著張海起事算起來,見到的國內乃至國外的敵人也不少了。這似乎是為數極少的幾支在猛烈火力下懂得隱蔽前行的隊伍。

“敵人進行反撲,而且如果以很謹慎的態勢使得我們無法在一定距離上充分的發揮槍銃的效率,那麼我們就對敵人發起‘反反撲’,用手榴彈做為壓製掩護,逼近到近距離上掃蕩敵人?大家有沒有信心?“戰前作戰準備的時候宋子悅的話回蕩在負責突擊的突擊隊員們耳邊。

針對作戰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突擊隊員們在進攻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這在最大限度上的減少了夜間作戰通信聯絡上的壓力。

新軍主力部隊的手榴彈性能相比一戰德軍用的那種黑火藥手榴彈甚至抗戰八路軍正規兵工廠生產的黑火藥手榴彈的差距無疑是巨大的。

由於生產不出合格的現代助爆劑,在17世紀就是把手榴彈做到後世反坦克手榴彈那麼大也根本無法把如四等板甲後部一般薄的鐵彈殼炸出幾十彈片來。大多數情況下都和抗戰八路地方分區那些不合格產品差不多,上鐵彈殼有的時候就算是刻槽往往也是一炸兩瓣或者幾片,這大破片的威力還往往不怎麼大。

為了解決手榴彈爆破力低的問題,最終隻能像大號炮仗那樣用硬紙做彈殼,然後在內襯一些鐵沙鐵片。火繩塞做為拉火引爆方式,經過不少測試和改進,由精幹的投彈手去投擲手榴彈可以把手榴彈投擲到二十米遠左右的距離上,並在這個距離上的成功引爆率達到七成以上。

這種一斤十兩大概一公斤左右的“炮仗彈“因為減輕了彈殼重量。可以裝三百五十克左右的精製黑火藥,靠裝藥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黑火藥添加劑和加工工藝相比工業時代不足帶來的問題。

當然,這種手榴彈因為過重,實戰投擲距離實在有點近,突擊隊員們分成兩組:突擊組和投彈組。

當敵群逼近到二十步左右的標槍和投擲武器威脅距離範圍內的時候,十名突擊手迅速展開了燧發排槍火力,精確的把五十發子彈打到了最前麵之敵的上身重要部位上,幾十名在前排前進中的敵人被打到在地,而接下來的第二輪開火則徹底的壓製了微弱的光亮中暴露出來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