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宮城風雨(1 / 2)

北京城的盛夏三分之一是陰雨,而在此時的江南,卻早已進入梅雨的季節。北方的人愛好雨天的意境,而在多陰雨的南方,這樣的天氣卻總給人以沉悶晦澀之感。

南京皇城在新朝似乎已經成為了練兵場和大工坊而不像正經意義上的皇宮,陰雨的天氣裏也有不遠地方的水力車錘打鐵的聲音和更遠的地方火器測試傳來的隱隱銃響。

當然,皇城畢竟是皇城,皇宮也畢竟是皇宮,在這麵積不算小的地方,還是有著那些王朝的權力中樞所必然會有的東西:如冷宮一般的軟禁之所以及關押重犯的天牢。

春節前後張海率領近衛部隊精銳和親衛連裏的精幹離開皇宮之後,整個皇宮的守衛人數明顯有些不足。為了最大限度的確保安全,負責留下來的數百獨立近衛部隊及親衛連這些比較可靠的隊伍主要負責西院的安全,近衛第一旅的人則重點確保東城附近的皇家工坊和中央的國庫重地,舊宮及整個宮城的看守則由劉洪濤的第二旅負責。

除了親衛和廣義近衛部隊的數千人外,劉洪濤所率領的近衛第二旅是新朝最受信重的隊伍之一,擁有四四製的加強步兵營四個以及兩個炮兵營一個偵察營總計六千人左右的兵力。如果加上新兵營與預備營,那就是六個步兵營兩個炮兵營,加上兵源成分上的優勢,至少相當於三個旅主力部隊的力量。

當然,劉洪濤也很懂得避嫌,為了避免逼宮的潛在可能與嫌疑,同時為了不影響隊伍的戰備。他沒有派出太多的隊伍去皇城之內負責執行守衛任務,而僅僅是由四個步兵營中戰鬥力比較差的第四步兵營和做為預備隊的預備步兵營共一千六百名左右的戰士來擔任宮城衛戍任務。

按張海臨走前的商議:整個皇城的麵積不小,但最關鍵之處也就是三個重要的地方。兩三千守軍考慮其戰鬥力和責任意識相比舊式宮廷衛戍的優勢,雖然人數比明時的宮中守衛少了很多,但是還是能夠擔負其基本的境界智能。特別是有了新朝六年的教訓之後整個皇宮外圍已經密布各種聽翁警線暗鈴等警戒設施的情況下。

宮城之中關押要人的地方還是被張海所忽略了,張海其實在臨走之前考慮到這一點。但是新朝七年的政權已經安穩下來,新朝聖主的威望也影響到了廣大內地,張海並不認為那些前朝餘孽能夠掀起什麼舊浪。

在政權的自信心方麵,新朝其實遠強於那些沒有多少皇權憑借的舊王朝。

不過劉洪濤還是慎重的,有些人物需要靠譜的部隊時刻保持嚴防,而有些人物就沒有嚴防的必要。比如朱由校、張海過去的那位不成器的兄長都由近衛部隊抽出的隊伍和第二旅四營組成聯合看護隊以充足的人手輪流換防。還有不少內情處的人派出的不少仆役負責這些人的日常起居,也是定期輪換以防意外。前朝的魏忠賢以及不少在京中被俘的高官也屬在舊時多少有一些能量,算是比較重要的人物。也有專門的人負責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