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軍特別大演習的事先計算和測試:對於如今的新軍幾乎平均每個士兵的裝備在戰場上的防護水平都相當於這時代的歐洲保持戰備的騎士才會有的水平。對於三十米以外發射的絕大多數滑膛槍彈丸甚至是炮射霰彈絕大部分部位都可以免役。
隻要開火的人不像是打靶,而是模擬以實戰中才會有的射擊精度和射擊方式,應該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能夠把死亡率下降到百分之一以下。實際上在實戰中,如果隻麵對十倍於自己兵力的傳統部隊,過去的新軍主力部隊一場作戰也就頂多會傷亡半成並有一成可能死亡而已。
對新軍威脅最大的其實是輕炮發射的炮彈還有重型炮發射的比葡萄彈還要大的重霰彈。這些彈藥是精良的鎧甲也難以避免官兵遭遇到傷亡的,如果這些火炮也像實戰中那樣開火,這就不是演習,而是真的在進行對敵開火作戰了。
好在這六合演習區以內有不少供應炮兵精確估距用的測距杆和地標線,地表也進行特殊的處理過,炮彈落下的時候會因為細土而帶來不小的揚塵以便於觀察彈著點。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要火炮不是有意的瞄準目標開火,而是瞄準目標的上方一定距離開火,就可以把傷亡危險降低到合理的範圍內。
在新軍上層的分析中:即便敵軍配備了數量不少的火炮,在新軍線膛槍手和神射手的壓製威脅下效率也一定會遭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的。
另一個不可控製的因素就是大規模槍炮發射帶來的硝煙,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也隻有讓負責指揮的人負責時刻注意觀察地表線和傷亡報告進行開火射擊了,並且在煙霧影響太大的時候在不同的位置上進行射擊。
為了在這樣的演習中避免群死群傷的大規模事故,做為“開胃菜”的炮火壓製隻能進行一段時間的逐次試射以鍛煉官兵們在威脅下的指揮能力及反應。
藍軍“炮兵群”一開始恰好的被部署在了“暫編第六師”三角大陣的三個角恰好六個對角線附近。六個團規模八九百門火炮在開火的時候形成從四麵八方湧來的恰好沿著隊形前進的猛烈火力。
這些炮彈幾乎完全從隊列不遠距離的上方飛過,上百門實心炮彈組成的炮彈群在以音速上下的速度飛過隊伍上方的時候,甚至能夠掛起呼嘯的風吹的士兵們站立不穩。那令人膽寒的怪嘯破空聲,讓這些本來在選訓的時候心理素質已經經過考驗的戰士們還是感覺到了一陣膽寒。
“臥倒!”負責指揮的軍官們努力的喊道。
同過去的很多傳統對手交戰,新軍作戰隊形一般是很鬆散的散兵線,大概幾米才有一個人。因為幾十個傳統軍隊的戰鬥力才會有一名新軍主力部隊官兵的水平,在歐洲戰爭的籌備中確立的新戰術原則要求新軍部隊的標準隊形是單排小群,排規模的士兵雲集臥倒在不超過二十米左右的範圍內,整個戰線上平均每米左右一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