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臨敵之道(1 / 2)

從北麵傳來了有敵軍突圍警訓的時候,張海就立即下達了各旅以營為單位對峨山不少地方展開進剿的命令。

不過除了與南路主力相對峙的一些地方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之外,似乎沒有成規模的的抵抗。

大約有十幾個山頭上的累計數千殘敵企圖憑借著峨山一帶高入雲端的天險頑抗,不過這些留守的敵兵並沒有象樣的攻勢。往往一部中型熱氣球累計發射的兩三千支火箭之下傷亡百餘人後就認識到了新軍真如那傳聞中一樣是一支神軍雲集的隊伍。

在沒有多少留守的敵軍進行抵抗的情況下,整個大軍在兩晝夜左右的時間之內就完成了對整個峨山一帶的掃蕩,而原本有消息聚集在這一帶的數萬敵軍已經人去樓空,恰恰也就在這個時候,劉洪濤才率領第二旅主力趕了過來。

張海的心情少有的有些憂鬱。自從這次親征以來,為了鍛煉自己臨機決斷的能力,張海在指揮上大不同於以往的風格。不論在策略還是臨陣戰術指揮上都有自己全權負責,以鍛煉自己的臨陣指揮能力。

可是指到如今才發現:就算這些年來自己率領隊伍打了無數的仗,甚至還是無數的勝仗,但自己離著舊意義上名將的標準還差了很多。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僅僅是自己,也包括自己的不少弟子,在這些年來的征戰中過於依賴隊伍正麵戰力的強橫了。

不論遇到多麼危險的情況,隻要自身的核心主力隊伍不是少到斥侯與警戒力量都無法有效輪換的地步,麵臨敗仗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這讓包括張海自己在內的不少人都很少像舊時合格或優秀的將軍們那樣去研究情報,臨敵,觀陣這些事情。最多隻是在火力結構和開火順序上用用心。打仗成了一件如拉練演習一般的事情,不少隊伍裏都有“過去是行軍打仗,我們是行軍打靶”的順口溜。

劉洪濤不是一個特別精於人情世故的人,不過也算是對於張海比較熟悉的核心弟子之一了,見到張海為敵眾北逃的事情似乎有些沉悶,就勸道:“雙方的實力對比在此,殘敵不論是躲到哪裏,我們都可以在年底以前完成對這一帶敵眾的圍剿的。。。”

“話是如此,但這次出征以來我還是感覺自己在臨敵應變上有不少缺陷。或許正是你說的這種心態才造成了戰機的延誤。我不知道這些年來一直負責兵事的你在這方麵可有什麼領悟了沒有。”張海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也習慣了同個別核心弟子相談的時候無所猜忌的氛圍。不過這次出征也讓張海看出了劉洪濤的水平。如果是讓張海自己帶著第二旅的主力外加一個營的新軍和一個旅的治安軍,雖然也可以憑借實力上的掃蕩滇西,不過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以保證一比百的損失比恐怕還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第二旅那一路並沒有自己所率領的暫編第一師這麼多的神射手與神箭手,也沒有這麼多的中型航空熱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