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有效的指揮隊伍並在合適的時候展開衝擊作戰,沐天波率領的一千七百名“後勇軍”核心官兵加上其他各部做為戰勤準備來增援作戰一共三千餘人基本上埋伏在了方圓不過百米左右的範圍內。
在舊時時代的戰爭中,這個戰術隊形隻能說十分正常,算不上有多麼密集。不過為了防止可能的危險,後勇軍軍官們還是盡量命令士兵們匍匐在地並盡量躲避在樹木與凹地之處來防止危險。
幸好這雲南中部高山初冬的季節已經過了蚊蟲肆虐的季節,潛伏中的後勇軍官兵沒有發現有太多被蛇蟲叮咬的跡象。
當發現趕來的新軍在山穀口的兩側派遣先鋒占據了製高點之後沒有了進一步的行動,沐天波等人的心不由的憂慮起來。
“快看!敵人的熱氣球似乎逼近過來了!”這時候沐天波身邊的幾名親兵有些惶恐的說道。了解不少東西的身邊人也十分清楚的知道新軍的這種熱氣球是能展開攻擊的。
沐天波沒有猶豫,哪怕冒著部隊暴露和消耗火力的危險,他也迅速下令隊伍向那遠處的熱氣球展開射擊。
短時間內猛烈而密集的火力一下就從樹叢裏冒了出來。其實新軍熱氣球分隊的駕禦者,特別是配屬給近衛第一旅一營的熱氣球分隊來說也是一名有知識和經驗基礎的人。他能夠從望遠鏡裏依據敵軍所持有火器的規格大致判斷處敵軍火器威力的上限。在包括新軍主力部隊很多人的認識中:那些前明殘餘的火器工藝能力有些的確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其中從大小金川等地繳獲到的最為精良的火銃,也不過是和西洋人的火銃差不多的水平。隻要是用熟鐵而不是優良的鋼料來製作火器,那麼有威力的火器威脅距離就終究是有限的。
從十倍望遠鏡的觀察來看,敵人所擁有的火器規格並不比尋常最好的西洋火銃強多少,那麼按照一般測試的結果,此類火器在平地最大的威脅距離也就是三百米左右。這個距離上的彈丸已經可以稱之為流彈了,而要去射擊三百米距離還有一定高度的目標,就是麵對無甲並且隻是多穿了一些衣服的人,都未必能夠保證入肉見血。
可熱氣球上的那名有經驗的士兵還是忘記了新軍主力部隊火槍相比一般火銃一個重要的不同:那就是以犧牲壽命為代價最大限度的挖掘潛力。如果敵方也這樣做,彈丸的威力就會提升一個層次。在三百米以上的距離上也沒有什麼地麵作戰的實戰價值,可是向空中目標集火卻是很有威脅的。
沐天波手下的官兵們隻是粗淺的了解一些彈丸規律而已,並沒有給單兵火槍安裝什麼標尺,也沒有進行過這方麵的訓練。接近齊射的猛烈火力打出的一千五百餘發彈丸麵對中型熱氣球那麼大的目標在三四百米的相對距離上有九成五都沒有命中,而是從熱氣球的下方呼嘯而過。但還是有七八十發彈丸像霰彈一樣在第一時間命中了整個中型熱氣球的吊籃和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