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戰略思路(1 / 2)

透過微微的輕紗,窗外的微弱的燈火還沒有熄滅,天色已經蒙蒙亮了,但還沒有完全到起床的時候。

張海再一次從更高的層次上整理了一下更高層次上的思路,不停的詢問自己再做整體上的回答。這些也都沒有瞞著身邊人。

“為什麼要準備兩三年後的這次遠征?是因為國庫因為多年的透支快到底了麼?”“錢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再有兩年的時間,不僅僅是中部和東部,就是西部的農業經濟也應該有所改善了。而且新朝經過建朝初期的各地摸底與移民調整,農村人均農業資源的分布更為平均。加大勞役減少雇傭的方式節省經費也不是什麼問題。更別說要僅僅是搶錢搶糧搶女人,周邊其實有很多比遙遠的西方更弱的對手。”

“遠征的根本目的在於不惜代價的獲得足夠的經濟與財力近代化。對外移民應該比運糧要省錢。西方殖民者的對外殖民,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就是減輕人口壓力。每年把六十萬噸糧食運過來,那最多也不過能夠維持二百萬人的溫飽或者一百二十萬人稍微好點兒的農業生活,減少一百二十萬人的人口負擔。可要是每年把六十萬口移出去,三年的移民就能回本。二十年的時間就等於減輕了一千二百萬人的人口壓力。按照一點二億人口的粗估,以及近年來依靠種種抽查估計的每年千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算,這等於是六成左右的增長人口帶來的人口壓力都轉移出去了。而且轉移的人口可以以青壯年為主,並不會給國內生育率帶來怎樣的影響。。。”

“問題在於:中國的地理態勢相比瀕臨三大洲核心地帶並有海運相連的歐洲來說實在是太差了。如果不展開熱帶開發,那麼幾乎就隻有跨越太平洋去中美洲和西北陸路運輸兩條路可走。如今新朝可以動用的所有能走海路的海船,包括那些內外征戰中繳獲過來修修補補的船隻在可以達到二十萬噸左右的規模,每年可以向新大陸移民二十萬人。通過西北道路展開陸路移民,估算這種僅僅相當於後世無路麵土路的道路折算未來車輛的通行能力不會超過六百噸左右的運輸規模。抗戰時期的新疆公路大概也就在每年十餘萬噸汽油及十萬噸以下其他物資的運輸規模。而人攜帶的車輛實際上遠比汽車更毀路麵,運輸能力最多折算不到二百噸每年,包括每人能夠挽載重的百公斤後勤物資在內,那麼連同人行體重在內,每年向外移民的能力也就在四十萬人左右,僅以走人而不是走貨而論,通過絲綢之路向外的通過能力實際上要超過跨越太平洋的海運。”

“在曆史上的歐洲,由歐洲向各國的移民到了20世紀初才達到最高峰的每年六十萬人的規模,之前遠遠沒有這個規模。近代歐洲本土實際上要比亞洲絕大部分地方富裕的多,對外移民的人往往是以極為落魄的罪犯為住。而分權文明的歐洲也很少有大規模政府組織的有組織對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