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朝八年大增的財政收入預估實現了新朝開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盈餘。農業與工商稅收超過折合一億四千七百萬兩,再加上折合四千五百萬兩的海外殖民收益及鹽、金銀礦課、官田、海稅等累計增加到三千七百萬兩的收入,總體歲入從新朝七年的一億六千餘萬兩猛增到兩億三千餘萬兩,即便不算境外的歲入,國內政府積累也達到了兩成左右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張海也預感到這是一個接近極限的數字了。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新朝百年“普五”使得教育投入的規模依然超過了歲入的一半,達到接近一億三千萬兩的規模。可因為南京城就業的推廣普及使得福利開支減少的因素,還有戰爭支出與救災需求等方麵的減少,在新朝八年有多達折合三千萬兩左右的財政節餘。似乎透支的壓力,並不像之前那樣大了。
但是張海覺得通過已經掌握的不少情況能夠預感到:新朝九年在不進行大規模舉債的情況下,再有這麼多盈餘是不可能的。“普六”帶來的教育開支增長還有年景必然恢複往日那種水平之後的救災投入,都有可能輕易抵消掉短時間內有限的經濟增長。除非:新朝在財政結構上做進一步的大調整才有可能。而如果進一步擴大政府規模,帶來的隱患卻是張海難以把握的。
不過早已堅定了決心的張海已經確定了大軍向西的時間表,在了解到了新朝八年的“豐收”之後,這種決心就更為堅定。
在繼續談了談農業民眾與工商方麵的問題之後,張海與柳香與劉洪濤等人則召開了更小範圍內的單獨軍議。
“‘新征先鋒旅’的編成已經最後一次確認了,大家看看還有什麼問題沒有。“新朝八年以來的勤政使得在開會的時候往往不再是張海詢問他人的工作進展情況,而是將自己負責並掌握的情況向有必要了解的人簡單的做一谘詢或通報。
自從西南之征結束後十個多月的時間以來,一支新的新軍部隊開始組建起來。這支部隊由八百名神箭隊官兵、八百名線膛槍神射手、一千六百名新成立的“神炮手部隊“以及新軍前六旅主力部隊炮手與爆破手骨幹所組成的四個“精銳炮兵連”所組成。這四個炮兵連每連都裝備可以發射九斤炮彈的輕型火炮,身管或炮架部件最大重量以不超過一百公斤為準,在不惜本錢的要求之下幾乎使火炮的性能接近19世紀初水平的12磅山地滑膛榴彈炮了。這4個炮兵連總計800人左右的炮兵部隊幾乎每人都配備了訓練有素的中型馬為馱馬,總計攜帶二十四門火炮和大約七千二百發左右的炮彈。當然這之外,還有規模不算小的專門勤務部隊,使整個先鋒旅的規模編製達到五千人左右的規模。
這五千人規模的部隊配備了四千五百匹訓練有素的中型馱馬與千餘頭駱駝,還有不少輜重車輛。連同人員本身,全部伴隨後勤能力可謂空前的達到了人均一百一十公斤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