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兒汗的確打算趁衛拉特人的主力不在邊境的時候攻略一翻並吸引對手的主力了來戰,不過做為統帥哈薩克各部,如履薄冰一般的盟主,他顯然並不打算像某些小型政權那樣進行孤注一擲的豪賭。
打算投入到這次進攻行動中的軍隊大概隻有哈薩克本部的五六萬騎兵,以這個力量進攻衛拉特諸邦當然是沒有太大把握的,更別說再加上個最近以來風聲很盛的新朝遠征軍。加上布哈拉汗所配合的一萬五千人馬,足足七萬騎兵的隊伍也是一支規模不小的人馬了。
七萬騎兵及其所消耗的後勤很大程度上相當於以步兵為主體的十數萬大軍的主力所消耗的資源了。不是像當年安卡拉會戰時那樣在富庶且可以四處搶掠的地方行軍,隊伍也隻能沿著少數戰略通道前進,還要把大軍分成相距二十裏左右三路隊伍,以保證在那些水草豐盛的地方也不至於給喂馬帶來過多的難題。
布哈拉汗在以前的時候,可以憑借堅固的城池,雖然對楊吉兒汗多有忍讓,但也談不上臣服。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從葉爾羌汗國傳來了風聲鶴唳的消息:新朝遠征的先鋒雖然兵力不多卻以摧枯拉朽的方式一路襲來。那曾經在河中一帶算是不小勢力的葉爾羌人僅僅是在安樂城內外的一戰之中就連東帶西喪師五萬遭到重創,這甚至嚇的一度對布哈拉汗國不怎麼恭敬的葉爾羌勢力甚至有了向布哈拉汗街道逃亡以及商討共同抗敵的事情。
這讓布哈拉汗的內心十分憂慮:布哈拉堅城在那些傳說中幾乎“無堅不摧”,擅長“閃電般奪城”的強敵麵前究竟有多大把握?
這些壓力終於使他同意了楊吉爾汗的來使這帶來的動議:以主力北上協同哈薩克人在衛拉特人那裏搞一次大的行動,牽製或者說幹擾那些自葉爾羌境內西來的強敵,如果有可能成功,那就是另外的開辟一翻天地了。
按照布哈拉汗得到的消息:新朝遠征大軍主要集中在天山南路,而且似乎攜帶了沉重的給養,河中諸部唯一優勢恐怕就是在於充足的馬匹和騎兵帶來的戰略和戰術機動力優勢了。
對於新朝遠征大軍在東麵摧枯拉朽風聲鶴唳的消息,楊吉兒汗卻並不以為然。他知道新朝是一個誌在恢複唐漢舊疆的旁然大物,所派出的軍隊必然是精悍的。可是整個河中一帶幾大汗國的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二十萬堪戰主力大軍,不比當年的貼木兒遜色多少。那本土遠在數千裏之外的新朝吞並衛拉特人和葉爾羌汗國的地盤之後還有多大力量越過險關山嶺威脅河中各部?
“關於那些中原人,有什麼更詳細和更靠譜的消息沒有?”行軍的路上,楊吉兒汗直言不諱的詢問布哈拉汗道。
此時的布哈拉汗沒有了過去的那些追求麵子上的平等的架子,對此毫無隱瞞的說道:“那支中原遠征大軍不出所料也是一支以騎兵為主的軍隊,而且馬匹都還不錯。因為攜帶了大量的輜重,他們長途行軍的速度並不算快,可是在戰鬥與戰術的時候似乎相當有一套。那葉爾羌人派出去的大軍不少都是全軍覆沒式的慘敗,根本沒有多少人逃出來。不過據可靠消息:這些中原人的長處在於火器。他們在作戰的時候會攜帶很多銃管並事先添裝好彈藥,作戰的時候彈如雨發,而且開火的時候十分沉穩,往往能以少量的兵力就給予優勢兵力的對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