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雖然不是殲滅性的作戰,但在戰鬥繳獲上也還算略有收獲。敵人的軍器當然是此時的青年旅所看不上的了。可是在繳獲的一萬幾千匹馬匹中,大概有六千多匹能夠輕易被馴服且沒有受太大驚嚇和傷害的馬匹被選了出來。顧實汗也並不吝嗇的對巴圖爾提議,將這些馬匹的多半歸於青年旅。
出忽李少華預料的是,對於這個建議巴圖爾並沒有拒絕的打算。
隊伍在給予敵軍重創卻又喪失了繼續追擊敵軍良機的情況下,李少華終究還是沒有提出過於冒險的計劃。他聽從顧實汗的建議率軍向伊犁河邊靠攏以保證更多人馬的給養。
顧實汗與其他幾部衛拉特人的本部也沿著伊利河逐漸集中起來。大軍足足達到了四萬人馬之眾。
李少華當然主張繼續向西推進,就算不“直搗黃龍“也要占據進可能向西的地方,並在群山以西的舊疆邊陲人口和水草較多的地方占穩腳跟。
李少華也並沒有忘記:在隊伍出發的時候,對於那時的他提出的“青年旅能不能獨自繼續西征“的提法。從劉洪濤到張海都是持否定看法的。而且帳也算的很清話也說的很明確了:青年旅麵對不算太弱的對手,頂天的能力就是在正麵交鋒中靠火力、重手榴彈以及刺刀殺傷三倍於己兵力的對手。可以做到“一以勝十”或“以一抗二十”,但對抗十萬人左右的敵戰略集團就是青年旅的極限了。也就是說青年旅最多在麵對一個西域大勢力的時候能夠聯合衛拉特人占據上風。如果惹得舊疆一帶的勢力同更西麵的波斯人或羅刹人聯合起來,那就終究會給北路隊伍帶來不可預料的危險。不要說是北路方向上的青年旅,就上做為新軍拳頭部隊的先鋒旅也沒有獨自代替新軍主力部隊承擔主要任務的責任。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越過舊疆的荒漠和群山進入異域的繁華地帶,就要麵臨越來越多的攻堅戰。張海和劉洪濤都不願意看到少量的新軍先鋒在那些堅城之下消耗了過多的彈藥以及麵臨不必要的風險。畢竟這幾支在主力大軍抵達之前首先入舊疆的隊伍,主要任務是確保大軍西進的落腳點和對舊疆的控製而已。
想到這些,李少華也就克製了自己的衝動,帶領隊伍向著預定的方向行軍。他不忘記讓通信兵告訴巴圖爾和顧實汗等人:因為雙方暫時還不能做到親密無間的絕對信任,雙方的部隊最好保持一定距離,但又不過遠。這樣在臨敵交鋒的時候更為方便一些。這也是同哈薩克人決戰的過程成青年旅所麵臨的最大問題。
高大的群山漸漸遠去了,而居民點和平原開始漸漸多了起來。李少華和官兵們曾經在遼東和東蒙古舊地訓練過騎術。這高山峽穀以西的異域草原明顯要比蒙古東部最為繁華,也給了經曆過不少幹旱貧瘠之地的青年旅官兵們一種心曠神宜的感覺。
在伊犁河下遊一帶,有個別哈薩克人的小陣,不過處理這些敵區居民點的事情,大多交給兵力更為充足的衛拉特諸部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