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九年末的冬季漸漸的來臨了,大草原的北部邊緣一帶卻吹來了一絲血腥的空氣。
哈薩克斯坦人集中了兩萬人馬針對最北端的北路軍營群展開了一次突襲性的圍攻,結果不出意外的以新軍教科書式的慘敗而告終。投入到作戰中的兩萬人馬最終隻有幾百人因為一開始的消極避戰而最終逃了出來。而新軍主力部隊達成這個規模殲滅性的大戰卻僅僅付出了不過幾十人的傷亡。就像先鋒旅征討葉爾羌人的一些戰例一般。
李少華雖然在指揮與經驗上遠沒有劉洪濤那樣的水平,然而一些簡單的常識和意識多少也是複習過的。
這種拉網性的掃蕩,兩端的隊伍是最重要遭到危險的。哪怕更靠外的地方是一些理論上不可能供大軍行軍集結的地方在實際的戰場上也有可能化不可能為可能。
因此李少華把青年旅最精銳的力量部署到了最北端。還在數十裏外時刻跟隨著用於側衛的輕裝騎兵力量及航空熱氣球分隊,隨時準備應對大規模的敵軍可能的襲擊。這樣的準備終究在進軍掃蕩當中最終有所收獲。
“真不知道這些哈薩克人是怎麼想的,怎麼會隻出動兩萬人馬就敢來打我們一個營群的主意?”李少華有些遺憾的歎道。其實他是很希望哈薩克人能夠集結個十萬八萬的主力部隊同換裝後的青年旅展開決戰的。那樣的話絕對可以讓大部分官兵刷出寶鼎勳章,近半的人刷出雲麾勳章甚至英勇勳章。
同李少華在一起的顧實汗則陪笑道:“哈薩克汗國雖然是一個大國,可也難以接二連三的承受主力會戰的失敗啊。按我們的馬隊打探到的情況,現在的楊吉兒汗已經率領哈薩克內包括不少丁壯的所謂主力南逃到布哈拉與撒馬兒罕城的方向上去了,我們可能要繼續線西北方向展開掃蕩或許有可能同羅刹人交鋒上。。。”
李少華頗有些遺憾的歎道:“可惜聖主早有命令,全軍的主要力量首先瓦解河中一帶的敵軍。然後才是那些草原人和奧斯曼人,最後才是那些西方諸強。。。”
就在這時,南麵的天空中遙遙的穿來幾聲悶響,這引起了李少華的注意。因為稍稍了解這一帶地理的人都知道: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地方,出現悶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是遠處的隊伍遇到危機的信號?”李少華多少有些不快道。
按他的想法:這種信號是對於在交鋒中處於下風時才會出現的情況。要對新軍主力部隊一個千人左右的營群贏得上風,那至少是需要數萬敵騎主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在這樣地形並不算複雜的河中草原上,又有誰能在新朝大軍的眼皮下集結這個規模的力量展開進攻呢?
“要不要讓邊路的青年旅主力和預備騎兵營一起南下?”
“不用,我隻率領旅部營去就可以了!”李少華下定決心說道。出了這樣的事情讓他有一種不好的感覺,似乎是自己被牽著鼻子走一樣。他擔心精銳主力從邊路南下後為敵所趁,所以才打算親自率領千餘人馬去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