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分路進攻(二)(1 / 2)

一個擁有巨大權力君主在唯一靠譜繼承者還沒有成年的時候逝世,然後就是劇烈的政治鬥爭,最不濟也會是丞相或太後掌權。即便是孩子一般的少年君主一般來說也絕對不會對輔佐和控製他他的重臣有什麼好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種情節,凡是閑暇的時候沒事兒讀過些史書甚至看過些“宮鬥閑書”的包括張海在內的新朝感覺是這樣的熟悉,簡直是套路文一般的摸樣。

實際上了解過不少“外國史”的外情部以及張海本人卻知道:中國古代曆史中的帝王家或上層,在經過了近兩千年中央集權製度的坎坷發展之後那還算是比較和諧的了。不少四戰之地的小國,那上層簡直如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一般的混亂而沒有規矩。

更何況很多人都清楚後金起兵那些年,明朝可從沒有因為外敵而在政權交接的時候有過一絲平穩,所以很多人都猜測:薩法維王朝的開拓者阿巴斯一世逝世並且這個消息傳開之後,薩法維王朝必然處於在政治上比較脆弱的時期,至少無力進行什麼宏大軍事計劃和構謀。

因此,在製定下一部行動方案的時候張海與劉洪濤在經過進一步商議之後覺得可以進一步分兵為暫編師群展開行動。中央集群的暫編師在補充了必要的工匠隊伍之後可以達到三四萬人左右的樣子。而即便是三四萬騾馬化的部隊,在不少人煙並不算富饒的山地與地區,也對後勤安全性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了。具體的行軍中恐怕要以老營及精銳部隊為核心,並以旅群在一個範圍內展開進兵,而暫編師則負責戰略方向上的進攻。

舊時有效遠程火力隻有弓弩時代,幾千人左右的隊伍是一個基本戰術單位,類似於滿清的“旗”,明軍的“滿編營”,或者古羅馬的軍團。這樣的單位可以在麵對騎兵的時候形成一個方原百步左右的空心方陣或圓陣,展開則有一裏左右的橫隊。從而避免局部擁有明顯兵力優勢的敵軍形成“平方律”一般的優勢。

新軍主力部隊的有效射程更遠了,而且敵軍的炮兵威脅與集中火力的距離也有可能更大,但新軍主力部隊的戰術隊形也同過去有了很大改變,可以更為單薄控製更廣的麵積,結合這些因素,師旅規模的部隊其實也可以有效克製對手集中優勢兵力堆兵力堆火力的問題了。

在仔細的研究了有關西域一帶的戰略沙盤之後,張海也明白了為什麼舊時波斯一帶的政權很少入侵中亞並和中亞至中原一帶的東方勢力發生政治與軍事上的搏弈或往來。出了舊疆地區的山口進入富饒的圖蘭平原一帶直到伊朗北部山區的時候會進入人煙稀少的荒漠還要翻越規模不小的高山。雖然舊絲綢之路從這裏經過,但要是幾萬規模的大軍就會麵臨不少問題。也就是在水源過濾和野戰攜行食品方麵有過很多準備的新軍主力部隊才能夠跨越這幾百公裏左右比較荒涼的地區進入波斯地區的核心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