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的人力使得不過數分鍾左右的時間一線戰鬥步兵就在步兵和炮兵們的協助之下完成了全部待發槍銃的填裝,在整個部隊很大程度上的恢複了火力爆發力的前提下,整個隊伍在有效的指揮之下迅速向著敵軍的西麵整體移動,並展開了攻擊。
此時的奧斯曼人已經放棄了在進攻中殲滅新軍主力部隊的打算,退到了一百五十步以外的範圍,最多時不時的以的在馬上以遊騎和弓箭展開拋射火力騷擾,連以輕炮兵展開對射的勇氣都沒有了。不過敵軍顯然還沒有放棄保衛圈的打算。
“敵人似乎忘了:我們並不是一支隻有兩條腿而沒有馬匹的隊伍!命令騎兵隊伍上馬,並隨時展開對敵軍的反擊!”秦陽在渡過了最初的危機之後果斷下令道。
各營做為預備步兵連的官兵們在這時迅速做好了準備並退到大陣中央躍上了戰馬,卻把頭最大限度的低了下來。
針對規模龐大之敵的騎兵反擊迅速展開了。五百名左右的新軍主力騎兵每人攜帶十二支燧發排槍六十支填裝好彈藥的銃管乃至比較輕型的防護裝具下迅速針對敵人展開了猛烈的反擊。除此之外,每名負責突擊作戰的騎兵還攜帶了近戰兵器及至少五枚重手榴彈。
以騎兵做為攻擊對手的主要方式是新軍主力部隊很少用到的,在這個時代,很難給馬匹有效防護的騎兵正麵攻擊防護優良並擁有準備的步兵即便擁有優勢也是一件得不常失的事情。可如果是騎兵針對騎兵就不一樣了。
見到新軍主力部隊放棄了自己的優勢,打算和己方在絕對劣勢的兵力下於馬背上較量。奧斯曼人的隊伍裏終於有不少人重新鼓舞起勇氣。
很多人都認為:在騎戰中複合弓加上長矛這些原始的武器才是最有效的兵器,火器騎兵展開騎戰,那簡直就是找死行為,尤其在兵力明顯不足的時候。
可是出戰的土耳其人卻沒有想到:這些第二旅中負責出戰的新軍精銳幾年的時間以來在馬上火器射擊方麵下了多少功夫並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在六七十步,尋常的騎射手還不足以有效的針對隊列目標展開騎射的時候,猛烈的彈雨就打了過來。在騎射的情況下新軍主力部隊使用燧發槍的精度的確比步射的時候大有滑坡,可即便如此也把近一半的彈丸射入了從五十步到八十步左右距離上的土耳其人馬隊之中,尤其是那些比較紮堆的馬隊。
而在這個距離上,從土耳其人那裏射來的並不是太過密集的直射箭矢,就算不能躲避也能根據對麵之敵的反應做出適當的應對了。
第二旅先出部隊接連不斷展開的以火器為基礎的遠距“騎射”很快就在連綿兩裏的進攻方向上將不斷聚集並圍攏過來的敵騎打倒,而企圖包抄到前出騎兵隊伍之後的敵騎則遭遇到第二旅步兵們的猛烈開火射擊。
最終,擁有絕對騎兵優勢的奧斯曼人不得不退到了更遠的距離上,並很難對先前中的新軍步兵隊伍構成騷擾性射擊,整個幾千人的大陣在戰鬥行進和進攻中終於達到了堪比常行軍甚至急行軍一般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