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圍殲信號(1 / 2)

秦陽終究沒有讓騎兵隊伍離開步隊太遠。不過在整個第二旅隊伍逼近到距離援敵不過兩裏距離的時候,他似乎感覺到這樣做有什麼問題一般。

之前的真個戰鬥過程,第二旅官兵都可以說發揮的相當出色。除了在騎兵運用方麵有些欠缺之外多兵種的相互配合與轉換、作戰意識的把握都明顯超過同樣配置的新軍一般主力旅不少。在敢於同敵軍肉搏並承受一定傷亡損失的情況下自然給予了敵主力集團以教訓。

可是秦陽卻想起了劉洪濤當初對營以上軍官階層時不時的提醒,做為新軍中可以說唯一勉強夠的上新軍事體係下“名將”標準的人物,劉洪濤在軍事指揮藝術方麵的權威並不比張海差多少:第一戰術的完美是重要的,但卻不是唯一的,戰略觀也很重要。損失比優秀,可浪費的物力過多也浪費了戰機是失敗。就像當年起事的時候,如果對政府軍總是打當年倭寇的那種擊潰戰消耗戰而不是殲滅戰,損失比優良的多也有可能得不償失。兵力是資源、那人員的傷亡消耗也應該服務於戰役目的。這又讓不少弟子想起了“未來史詩”中的倭寇侵華與革命軍隊的對比。戰術和戰鬥力更為優秀的前者,卻沒有像後者那樣取得勝利。第二,戰鬥取勝不代表能達到更多的戰役目的。如果因為給敵人的威懾過多而讓敵軍有所警惕甚至喪失了更大規模殲滅戰的機會,那也是得不償失的。

秦陽在冷靜下來的時候也很容易想到了自己率領隊伍給予敵軍過大教訓甚至擊潰當麵之敵的結果:敵軍最多分出一部分兵力再找找別的隊伍的麻煩,而主力卻有可能畏懼於新軍主力部隊的強大戰鬥力而西逃,如果是那樣:讓敵軍將主力部隊全部撤到海峽附近,就會給近衛先鋒部隊帶來很大的麻煩。有關近衛先鋒部隊像秦陽這樣新任旅級軍事主官也是有所了解的。

通過這一仗,秦陽的看法是即便奧斯曼人集結全國的主力也不能給比第二旅更為強大的近衛先鋒帶來多少麻煩。可近衛先鋒部隊這次出征涉及到很多高難度的作戰任務,還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介入的風險,這就不能把眼前之敵嚇走了,而是要盡可能的將敵軍留下來。

“要不要繼續展開進攻?”一名負責傳令的作戰參謀問道:

“前隊準備以重手榴彈及白兵展開進攻推薦。後隊注意準備好燧發槍銃,準備在危機與必要的時候迎敵!”秦陽下令道。跟隨劉洪濤參加過諸多作戰的新軍第二旅還有個特點:作戰命令有時候無需過於明確和機械。不少指揮員對於一些作戰已經形成了跟為完善的作戰條例。

奧斯曼人在將隊伍收攏集結之後沒有立即用在已在恐懼和壓力之下士氣大為下滑的部隊展開反擊,僅僅是期待著這股強敵在進攻援兵臨時陣地的時候會暴露出一些破綻罷了。

按穆拉德四世有些緊張和悲觀的看法:這些新趕到的部隊隻不過是因為對強敵缺乏了解才多少有一些信心罷了。一旦他們認識到這新朝大軍精銳比想象中的精兵強將還要前大的,沒有馬匹的人很肯能都有在戰場上最後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