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伊城決戰(1 / 2)

在沒有太多重武器的情況下,近衛先鋒旅對堅城的進攻沒有太多的新意。作戰方式似乎又回到了多年以前類似於鹽州城滄州城之戰的時代。

隻不過是土耳其人的戰鬥和作戰意誌都比當年的明軍強了一個層次,而新軍近衛先鋒部隊也幾乎是強了一個層次。

巨額訓練資源和精良的選兵打造的神箭隊官兵不僅僅可以在六七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威脅暴露出來的頭靶大小目標。還可以在四百米左右最大拋射射程上把散布誤差控製在不超過城頭縱深的水平線上。並且還是在有一定射速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兒。一石二鬥優良清式長弓射出去的箭同二石力的長弓幾乎相當,使得弓箭發射重箭時的拋射射程從二三百米提高到四百米左右

這樣一來,兩千名神箭隊官兵所射出的箭雨可以集中在一百二十步大概二百米寬度左右的一個地段內,在很短時間內就幾乎能夠形成覆蓋性的壓製。絕大多數企圖用成本不高的單兵防護裝具抵禦飛射過來的時候依然保持著二石三鬥神臂弩一般威力的重箭麵前都會或多或少的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殺傷。這些箭雨還能有次序的通過覆蓋性打擊逐步掃蕩過整個連綿兩裏左右的城頭。

同當年不一樣的地方還在於:張洋等人所在的後膛抬炮部隊能夠精確的在二三百米城頭火力威脅範圍之內精確的掃蕩躲避在城垛等死角之後的敵人。不過二百人左右的後膛抬炮部隊幾分鍾內的二十多輪開火同樣讓大麵積城頭之上的守敵傷亡慘重。

這樣一來:近衛先鋒部隊在破城的時候直接就打開了一個寬達三裏有餘的突破口。在攻堅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的後膛抬炮射手們中的六成左右也做為了第一輪“先登”而攻上了敵軍的城頭並直接參與到與城內增援之敵的對射之中。

在對整個城頭進行掃蕩的過程中,不少打過不少仗的近衛先鋒部隊老戰士原本以為會遭遇到不小的傷亡。可是實戰的進展卻出人意料的順利。

多年以來缺乏都城威脅使得這伊斯坦布爾雖然靠臨時抱佛腳的方式倉促的建立了一些城壘,可是在很多方麵卻還不如當年遇到的那些前明城時城頭防禦能力強。至少那些同新軍主力部隊打過不少交道的勢力還是明白應該怎樣抵禦這些全新的敵人的,土耳其人卻沒有這種意識;

城頭之上部署的重炮甚至很難有效的調整炮口展開側射,就被突擊部隊以線膛抬炮在兩裏之遠的距離上打的落花流水。

當年的君士但丁堡在被攻陷之後雖然這一百幾十年來有所發展,不過這處重要城池的大小和麵積也比抵達之前一些新軍主力官兵的想象差不少。包括外城在內的總長不過二十餘裏,還沒有多少高大城門樓做為阻礙的君士堡很快就被近衛先鋒旅官兵攻占了大部分城頭。新軍主力部隊以不到百餘人的傷亡就累計殺傷數以萬計的城頭守敵並在黃昏前控製了整個城頭,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