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剛剛於普魯士境內協助神聖羅馬帝國全麵挫敗了瑞典人之後不久,新軍主力部隊遠征而來的風聲就開始傳到了俄國與東歐一帶了。
當張海率領主力部隊掃蕩奧斯曼,並在馬爾達一帶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就是連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也不得不引起注意了。
老對手麵臨的滅頂之災完全不能讓腓力四世安心下來,因為整個歐洲對新朝還有新軍主力部隊最為了解的就要算是擁有李峰協助的腓力四世了。就算是距離新朝近的多並接受了不少零散叛逃人員的哈撒克汗國也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因此,在確定消息之後的第一時間,李峰所率領的遠征部隊就被照回。西班牙上層已經沒有多少人覺得李峰是個需要排擠掉的眼中釘,反而是大難來臨前的救星了。
對這個神秘的新朝與新軍主力部隊沒有像西班牙人的英法等國也感覺到了不安,沒有在李峰從海上回師的時候再像之前的時候那樣找麻煩。
這些國家雖然不知道新朝和新軍主力部隊一些更詳細的情況,不過奧斯曼人在此時代歐洲人的心目之中卻是一個有著龐大戰爭潛力的大國。
這樣一個“大國”竟然依舊同那些遠東汗國們一樣在這神秘的大軍麵前幾乎毫無招架之力,也讓之前一些原本看似誇張的傳聞顯得更真實了。
在要不要增援的問題上,腓力四世也曾經陷入過遲疑。當年艦隊主力同新朝交鋒的教訓還記憶憂新。西班牙水師如果再次遭到幾年前的那種挫折,很有可能就難以保證在整個西歐主導性的地位。特別是荷蘭人在之前的本土地麵戰場遭受嚴重挫折,不少艦隊逃亡英國的情況下。
不過腓力四世最終還是說服了法國人派出一支偏師艦隊增援土耳其,主要目的也是見識一下這些神秘的東方強敵究竟是不是諸如傳聞那樣的可恐。
法國人雖然屬於天主教勢力,按理說應該同那些中東一帶的異教徒勢不兩立才對。可是地緣與利益在任何正常的統治階層眼中還是高於信仰衝突本身。法國人不希望失去土耳其人的牽製而讓西班牙帝國在地中海獨大。
當然,新軍主力部隊主要是由陸路而來,而沒有伴隨的艦隊從遠海上抵達,也是西班牙人和法國人最終下定決心的原因之一。
如僅僅是遠征過來的陸軍,那勢必不可能攜帶多強的水戰力量,甚至不可能攜帶太多的重炮用於封鎖海峽。遭遇到當初在美洲附近海岸那樣的激戰風險實際上並不大。
因此,西班牙人和法國人很快就下定決心組建一支以五十艘風帆主力艦和八十艘巡航艦為主的龐大艦隊。這支“聯合艦隊”擁有多達四千門海軍炮及五萬人左右的海軍官兵,不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沒有損失於地麵力量的可能了。
不過為了防止那傳聞中令人生畏的新軍熱氣球隊伍,不論是法國人還是西班牙人的軍艦上都配置了幾乎同火炮總數一樣多的“防空皮炮”,這些“防空皮炮”當然也是西班牙人早有準備所生產的。這也讓一直對西班牙人抱有敵意的法國人相互之間多少建立了一些最基本的信任。至少船隊在航行的時候也無需距離過遠的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