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已明白這些東方前來的強敵真實的實力的情況下,雖然似乎依舊憑借著騎兵的優勢掌握著什麼主動權似的,不過斯特凡恰爾涅茨基卻立即下達了全軍撤退的命令。
他的心中卻明白自己將要麵對的是什麼:很可能是人們的誤解與嚴懲。一次丟掉折算三個翼騎連、其餘各連也幾乎人人負傷減員,有折算一個連隊很可能永久性的失去戰鬥力或是在不久之後死去,再加上累計近萬人馬波蘭本部也有超過五六千的減員。這麼巨大的損失是數十年來的波蘭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在最初交戰的時候斯特凡恰爾涅茨基就意識到:這場作戰盡管是以明顯優勢兵力的騎兵對步兵,看似有著很大的優勢,而是實際上必然是一場代價巨大的惡戰。不過一短時間裏,他相信針對敵人這種過渡自負的安排,六個翼騎兵連終究是可以用一定代價打開局麵,並至少給敵以重創。可卻沒有想到近千名翼騎兵展開的攻擊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
“哪怕是僅僅重創敵軍幾路來敵中的其中一路,恐怕也至少要整個波蘭像十多年前那樣動員,集中二三十個翼騎連隊以及五六萬以騎兵為主力的大軍再加上哥薩克人的幫助,才有一定機會重創這一萬幾千名左右強敵。”從前線灰心喪氣歸來的唯一一名還算有說話力氣的翼騎連長在馬車上有些灰心喪氣的在斯特凡恰爾涅茨基麵前說道。
“不,沒有機會的。我們整個波立聯邦像十多年前迎戰土耳其人那樣集結起來也完全沒有希望。他們一萬幾千左右的人馬所擁有的實力完全在十二萬奧斯曼騎兵及必要的輔助部隊之上。而且,你們剛才的交鋒僅僅局限在一個局部,沒有意識到這些東方之敵的炮火有多恐怖。現在,你應該了解到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們遭遇了多少損失,針對那些強悍的敵人又能取得多少殺傷戰績才對。
頭腦逐步清醒過來的這名翼騎連長這才冷靜下來仔細回憶起來。那些東方來的強敵雖然在白兵近戰中比古斯塔夫的瑞典步兵更為不堪,可從外殼到內核所擁有的火力卻不是自己曾經交鋒過的一切對手可以相提並論的。尤其是那最後階段隆隆如雷聲的炮火和神秘而精準的從遠方射來的槍彈。
整個軍陣如同一個嚴密的堡壘一般。沒有同敵軍的步兵對等數量的翼騎兵並且有效的在敵軍行軍中展開奇襲,那就根本沒有重創哪怕一路之敵的能力。
這場發生在南俄草原初夏時節的激烈交鋒也讓第九暫編師師長的周明不得鄭重起來。雖然他不相信:這等精悍的軍隊會有怎樣的規模,可是如果要是來上幾千這種程度的精騎並不與新軍主力列陣而戰,而是采取夜襲或伏擊乃至打壓征集和偵察糧草水源的人,那就會給隊伍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因此,周明在敵軍的身影還沒有消失在天邊,距離黃昏還有一小段時間的時候就迅速下令全師按照乙上級標準展開土工作業就地修築抵禦騎兵威脅的突出性堡壘工事。這種臨時性的堡壘工事當然不會有多堅固,而且某些方麵的工程量來看比戰壕更為巨大,但卻不得不如此做。否則當天色暗下來之後遇到更大規模那種精銳翼騎的衝擊就會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