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力量能使我們一個暫編師的隊伍發出這種信號?難道是多國聯軍的主力逼近過來了?”臨時會議上的不少北路集群的軍官們都發出了驚歎。
新軍主力部隊主張各部隊的戰史資料戰鬥詳報全體學習。所以人們清楚的知道:要想威脅一萬五千名新軍主力部隊,哪怕是沒有多少近衛力量的,也至少得是二三十萬西班牙人水平的隊伍才有可能。這樣規模的隊伍如果出現在南翼,那麼李少華或許不會驚歎什麼,因為南麵靠近海域。以水路為依托的敵軍隨時有可能集結起大軍,可出現在北翼這就耐人尋味了。
“敵人如果集結兵力過來了。那正合我們的願望,我們也集結北路集群內主力同敵軍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會戰。打跨中東歐之敵的全部主力!”李少華雖然在哈薩克汗國之戰之後有所謹慎,可也並不認為有什麼力量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吃掉一個暫編師。
可是當李少華看向北路軍外情部那裏過來的參謀長的時候卻感覺到一種似乎是質疑的沉默。
“如果敵軍幾十萬大軍逼近過來進攻第九暫編師,我們不會一點兒察覺沒有的。這裏的地勢平坦,人口密度也不算高。雖然是異域但是外情總部的人還是每個月都送來必要的消息。按我們的了解:北路的第九師已經臨近波立聯邦邊界,他們最有可能遇到的是波立聯邦的主力。波蘭人的常備兵力並不多,依據聖主那裏的消息還有我們了解到的一些情況。當年土耳其人入侵波立聯邦的時候,波立聯邦的最大戰爭時期常備兵力不過五六萬人左右。。。”
“五六萬常備兵力?”這個數字有些讓李少華奇怪。一個十倍於當年後金基本盤怎麼會隻有和後金差不多的野戰兵力。不過李少華隨即笑道:“這個並非集權體製的國家外交手段還有一套嗎。夾在中間隻有這麼點兒軍力還能存活下來。俄國人有多少兵力我們已經清楚了,至少十萬以上,而且水準都不算太低。南邊兒的土耳其人戰鬥力差點兒,也是個有著二十萬常備騎兵和四十萬常備軍力的國家。至於西麵的瑞典人,和平年代據說就保持著七八萬人的兵力,戰鬥力還都不差,據說最近還擴充了很多。。。”
波蘭人同瑞典人、俄國人、奧斯曼人這些年來都交過手。在這中東歐一帶不能算是霸主,但也算是個非常強勢的國家。。。”
“那它是怎麼生存下來的?靠民兵自衛?”李少華鄭重的問道。其實這些消息它過去也風聞過,不過卻未必全心。比如一個隻有五六萬最大動員兵力,平時還沒有這麼多兵力的國家竟能在這四戰之地占據上千萬人口和富饒的地帶。
北路軍的參謀長並不是第一次強調過一些事情了,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也覺得有必要把一些話再重複一邊:“波蘭人據說有一支擁有高度紀律性的騎士隊伍。數量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或更多。就是對那些西洋級別的強手往往也能起到戰術上以一當十、戰略上以一當二三十的作用,這樣就使得波蘭實際上是擁有的優秀力量不下於動員起來的俄國,更不遜色於瑞典或奧斯曼的大國,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如果波蘭人出動幾千精銳,或者一千左右的精銳配上其他軍隊主力,倒是有可能給北路軍的第九暫編師以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