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集中兵力(二)(1 / 2)

“我們擁有四五萬的作戰力量,同敵人的交鋒原則也不會是如同過去那般了。按照戰線對等略有超出原則。9個旅群的作戰力量在迎敵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至少五個旅群擺在迎敵的方向上。每一丈的距離上至少有六七名作戰士兵,兩裏左右的距離上至少會有六七千名迎敵的戰兵,這足以挫敗敵軍可能集結起來的主力進攻攻勢了。而且不要忘了:雖然我軍官兵的馬術普遍不行而更多的時候以步兵的模式來迎敵,但實際上我軍也是一支配備了足夠馬匹的隊伍,預備隊可以隨時集中起兵力來應付敵軍的這種集中攻擊,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的被動了。。。”李少華頗有信心的說道。

北路集群的旅與旅之間的距離並不算太過遙遠。不過一天左右的時間,李少華所率領的第七暫編師主力就向北行進了至少八十裏左右的距離,並同周明所率領的第七暫編師彙合合了。

在彙合之後,李少華也明白第一件需要了解的事情是什麼,周明也把同波蘭軍隊遭遇的作戰經過和戰鬥詳報送了過來。其中還有幾名在不同情況下同波蘭人遭遇的比較有經驗的軍官骨幹也一起來到了北路集群指揮部大仗。

李少華隻看到這些戰鬥詳報開頭之後感覺著實有些令人驚異:原來第七暫編師並不是同大規模的敵軍主力交鋒才付出了六七百人傷亡損失、最終戰死數超過三百的不小代價,而是僅僅同兩萬波蘭人與兩萬哥薩克人還有一千左右的波蘭精銳騎兵就遭遇了這麼大損失。

“這仗是怎麼打的?是不是敵人也有一些神箭手、或是線膛火器了?敵人的兵力優勢不到三倍。竟然讓我們付出了五百人戰死重傷代價的情況下隻獲得了不到一萬名敵軍的首級與俘虜?”

周明卻認真而毫無顧及的說道:“交戰的過程中文中都有詳細的記述。敵軍從其他方向上以一般兵力集中進攻我們的幾個炮兵集群,在十分鍾左右的時間內就被徹底打退。可是敵軍的精銳騎兵借助前排的掩護竟然在一分鍾之內就讓整個縱隊的最後一排衝擊到我們的陣線附近的位置上。我們的步兵以猛烈的排銃火力乃至重手榴彈打垮了四排精銳敵騎的進攻力量,可是敵軍最後兩排多大概三四百左右的精騎兵力衝入我陣後僅用一兩分鍾左右的時間就徹底的瓦解了我們一個營的防線,連同衝陣,近戰搏擊中殺傷我軍四百餘人。我軍六百餘人左右的損失其中三分之二左右是敵軍的這一千名左右的精銳騎兵造成的。其他二百左右的傷亡損失,不少也來自於陣線瓦解時所遭受到的損失。長期以來我們都一直認為有精良的鎧甲,隻要再配合上一些輔助兵器、官兵也有少量近戰訓練和足夠的力量勇氣基礎就可以應對所有的近戰威脅可能。可是這一仗卻說明:在真正的職業化武裝麵前,我們的精良鎧甲幾乎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