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集群新軍主力部隊的官兵們雖然對大戰十分的盼望,可是在渡河的時候不少了解更多知識的老兵骨幹們的心中還是多少有些猶豫。畢竟河的那一麵就是廣袤的敵域。如果那些軍事化程度很高的強敵抽選精兵聯合起來進攻過來,恐怕還是要麵臨不少的惡戰的。
第七暫編師三營的一名連長為了緩解普通官兵的戰士們在完成了整隊之後就同身邊的軍官們笑著聊道:“你們猜猜看:遠處這些逼近過來的敵軍兵力該有多少?”
“看起來雖然很多,但是也就最多不過十萬吧”那名副連長多少有些失望的說道。畢竟對於四五萬人兵力規模的北路集群來說,如果進攻過來的敵軍隻有不到十萬左右的人馬,就是打勝了,撈到足夠在友軍那裏炫耀的軍功的可能性也會大為下降:“聽說南路主力部隊同波斯人打過百萬人規模的會戰,那得有多痛快!”
新軍主力部隊對於選訓入伍的一般戰士有比較嚴格的紀律要求,不過經過多年的實戰與軍隊管理總結,在對那些擁有足夠優秀戰場表現的骨幹態度方麵,某些方麵的紀律要求就相對放鬆不少。畢竟一般性的紀律要求僅僅是為了把普通的少年或百姓通過機械的方式來克服掉一些懶散與趨利避害的風氣。可如果官兵精銳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這些細節性塑造性的軍紀來打磨了。
遠處敵人的身影似乎越來越清晰了,至少是在前排那些擁有望遠鏡的軍官們眼中是如此的。在這明顯不同於東方的異域,數裏廣闊如同理想戰場般的原野即便是在第聶伯河的西岸也是隨處可見。
斯特凡恰爾涅茨負責指揮的以波蘭和烏克蘭人為主,瑞典與西班牙精銳為核心的聯軍部隊逼近到了距離新軍主力部隊大概五裏左右的地方並展開臨時的集結與整備。
如果是多年以前,比如南征北戰的時候,新軍主力部隊或許根本不會在這個距離上開火。可是如今的新軍主力部隊已經並非當年的“吳下阿盟”了。雖然擁有的火炮數量比起同後金決戰的時候全部家底並不算多出太多,可是在彈藥後勤方麵就不是當年那些隻有少量的馬來馱甚至人員負載炮彈,每門炮隻有三十發左右炮彈的時候可以相提並論了。
因此見到敵軍的大股部隊在五裏之外開始集結整隊的時候李少華就迅速下達了展開炮擊的命令。因為此時的新軍主力部隊火炮都比較集中,三個暫編師的四百餘門火炮可以在三處集中起來展開向遠處敵軍的轟擊,已經有彈藥填裝在炮膛在內的情況下短短一分鍾的時間內就展開了四輪左右的開火。
為了有效攻擊四五裏遠左右的目標,火炮隻能以六兩左右的重霰彈展開轟擊。即便是重霰彈在這個距離上距離誤差也多達半裏左右,麵對集群之敵基本上要數十發重霰彈才有機會殺傷一人。不過,四輪炮火打出的幾萬發重霰彈還是形成了密集的轟擊。在某些方向上看起來就如同黑雨一般。冰雹一般的重霰彈盡管誤差不小,還是在短時間內的轟擊之下至少給剛剛展開集結的敵兵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損失,並有超過千匹馬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