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瑞典軍隊(1 / 2)

新軍主力部隊在攻占華沙之後,張海並沒有決定像以往那樣在完成一個戰略目標之後就展開一段時間的休整,因為隊伍上新增加的傷員並不算多,而且這歐陸一帶的道路與車馬條件也比以前的時候完善了很多。雖然將如今十幾萬人的新軍主力部隊重新分成兩個戰略集團也毫無問題,並且每個戰略集團都會比較強大,但是張海並不清楚西班牙人有多少類似於基輔之戰時的那樣的精銳集團。如果隊伍展開分兵,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終究是會存在。

而且:如果新軍主力部隊以行軍速度在歐陸長驅直入,固然沒有什麼傳統的部隊能夠抵擋,但是這將帶來的問題是主力集團將會同新朝十年向歐洲方向增援而來的預備集團脫節。從現有的一些情況看:平定歐洲之戰不是包括大量輔兵在內二十萬人上下的隊伍能夠輕鬆完成的。如果不再增加十萬到二十萬人左右的後備補充兵與預備集團,那麼在法國至西班牙境內的決戰之後隊伍就有可能因為傷亡嚴重、傷員負擔帶來的機動力喪失而陷入被動的局麵。要避免這種威脅,就需要在中歐一帶等待後備集團的會師,並在近則萊茵河,西則法西邊界同目標之敵最強的力量展開戰略決戰.

而在這之前,隊伍的首要目標顯然是將這中東歐一代的有生力量消滅掉。因為在張海的印象裏,此時代的瑞典是個動員率比較高也比較強勢的國家,這樣一個國家必然有著自身的榮譽傳統,就像波蘭人那樣,可未必會輕易選擇投降。

不過讓張海想不到的是,在新軍主力部隊啟程北上並沒有多少時間之後,負責偵察的外情部人員就有坐探前來報告:“發現瑞典大軍大概少則七八萬、多則十餘萬規模的人馬正集結起來向南趕來。因為攜帶著不少的火炮和輜重所以行軍的速度並不快.瑞典人似乎還同樣派出不少人前來調查我軍的動向,毫無疑問是衝著我們而來。按照他們的行軍裏程估算,距離我軍應該在三百裏左右.”

因為根據一般戰史和知識,最精銳的騎兵或步兵不惜代價的輕兵突襲,一晝夜的極限距離是三百裏約一百五十公裏左右。所以在新軍主力部隊附近二百到二百五十公裏的範圍內,新軍主力偵察與原有的特情部門至少保持著幾千人左右潛伏小組做為戰略機動伴隨力量。這種戰術小組級別的偵察力量在這個年代通常來說沒有多大價值。因為兩個人之間太容易建立必要的關係了,也不可能有什麼軍官階層,十分不利於相互監督並讓這些人在麵臨危險的時候還保持著靠譜的戰場覺悟.可是對於張海所建立的新朝來說,如今擁有這個規模“擺脫了低級趣味與庸俗利益”的人卻並不困難,因此在很遠的方向上就在這地形並不算複雜的歐陸一帶發現了敵人大軍的動向。

聽聞到這樣的消息,不少親衛連的官兵們都感覺不可思議。宋子悅則笑了起來:“這些瑞典人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難道去年的西班牙人沒有把他們教訓夠?連西班牙新軍都能對他們的精銳部隊形成壓倒的優勢,怎麼想起來在這東歐之敵和我軍主力進行這種主力會戰?難道是活的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