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行軍速度怎麼也不太可能慢於一路征戰的速度。再為輕鬆的征戰也至少要偵察敵情和追殲殘敵,還要有一定的時間來恢複傷員和訓練補充入部隊的新兵。長距離角度看,行軍如果能達到每日六七十裏左右的速度,那麼征戰能平均每日戰略上前進二十裏就不錯了。如成吉思汗時代的西征那樣一次遠征最理想的情況也要幾年才能打到最西之地,而一次往返通常則需要七八年到十年的時間。
可是依靠在舊時根本不可能有軍隊能具備的戰鬥效率和戰鬥力,乃至整個軍隊訓練有素卻又不失的吃苦耐勞的精神,西征部隊則創造了一個奇跡,征戰推進的長距離速度幾乎不比常行軍的速度慢多少。
當新朝少年義勇軍的最前鋒在入冬時節抵達南俄草原的時候,張海所率領的西征部隊主力已經完成了對西班牙新軍主力部隊的最後一戰,後續部隊同西征部隊則來開了三個月常行軍大概五千裏左右的距離。
伊朗薩法維王朝境內的殘敵被留守的幾萬新軍主力部隊在連續多月的掃蕩和打壓下在入冬之前的時候就已經漸漸勢威,而衛拉特諸部也承擔了從伊朗北部到以哈薩克汗國為首的中亞諸邦的清掃任務。
不過從土耳其境內到整個歐洲,遠征部隊並沒有能夠建立任何牢固的統治基礎,在地中海及其沿海的不少地方,當舊中央或舊軍隊被瓦解之後,或是陷入了風起雲湧的混戰,或是大量的軍隊展開了新的訓練並積蓄力量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少年先鋒部隊的先頭力量在抵達黑海附近的土耳其境內一帶的時候就開始遭到當地新興武裝的基層抵抗。
其實:如果新朝的政策僅僅是征稅而已,這些豪強武裝不是沒有可能像宋蒙戰爭之時的前金境內勢力那樣被利用甚至暫時安撫下來的可能,不少崛起勢力的主要目的也是“殺人放火求招安”,可是新朝從來不是一個講究妥協的王朝。大軍所聲稱中征討的地方,就一定要下定決心即便變成千裏無人煙的白地也要建立起新朝的鞏固統治,這就不可避免的同地方上的敵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第一梯隊的少年先鋒部隊總兵力也多達二十萬人左右的規模,代價是這些主力大軍並沒有配備多少馬匹,而是以三百多個輕型合成營為主,主要戰略目標就是完成對奧斯曼帝國勢力與俄國等東歐勢力範圍內的基層統治。
為了盡可能的節約時間,隊伍也進入土耳其境內之後很明智的集中起來並分兩路,一路展開對奧斯曼各預定地區的占領,而另一路由黑海北上烏克蘭,並繼續分兵展開對烏克蘭與俄國境內基層的清理。
最初的時候,新朝少年義勇軍的將領們以為這一路上的敵軍大股力量都被消滅了,隊伍在前行過程中並不需要太為集中,清理各個地方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在土耳其境內還是波蘭或烏克蘭境內都無不上演著新朝少年義勇軍初入異域的時候,同當地新興勢力的激烈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