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路線山寨(1 / 2)

新年之際,就在李千蘭等人為這兩年來新朝的一些明顯的改善感到一絲欣慰的時候,也有人的人感覺到了巨大的愁雲。

鄂豫皖三省交接之處連綿數百裏的山嶺深處一處不過四五十戶左右的村莊之中,一個化名叫做張子明的年輕人正在帶領著上百名十四五歲的少年們艱辛的勞作著。在這裏忙碌的少年們已經在這深山之中渡過了整整七個年頭。從當年的孩童成為了看起來茁壯有力的年輕人。村裏還是有百餘口建立起良好關係的普通存民做為掩護。除了夏季以外的其他三季的時候,幾乎都有前來販賣山貨糧食的商販前來此地。這些糧商販賣的不是尋常的山貨或糧食,往往在車中夾雜了能量密度更大的肉幹或糕點一類的東西。

就這樣:這個小村莊就在這數年的時間裏具備了供養上百名壯勞力的本錢,而且這些人所吃所用完全不是尋常貧民可比的,運輸也往往在夜裏。

為了防止目標的暴露,張子明早已說服這個小小山村的村民上了自己的船,每戶人家在這數年的時間裏都積累起了百餘兩銀子的財富,不過卻要求需要盡量避免外出,也不要在這段時間裏給外人以暴富的印象。

這個深山裏的小村莊同外界唯一的聯係,除了每個季度固定販運鹽鐵雜貨和糧食的商販外,就隻有夏秋兩季的公安軍差役了。新朝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遠非過去可比,就連一些深山裏的小村落也納入調查之中。需要去外地上學的子女,因為距離路途過於遙遠,往往在出發之後就不再返回原地。可是張子明依舊覺得這是個隱患,辦法就隻有通過“張冠李戴”的方式在開學救學季度之前從外地搞來一些適齡的男童應付差事。

這一切,都花費了外麵不小的財力和物力,動用了不少的積蓄,甚至讓外麵負責支持的人曾經有過一絲懷疑,但是張子明還是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打消了人們的懷疑。

一次,有一夥從外地被官兵追繳而逃難來的四五十名殘匪想要占據這處看起來還算隱秘的小村莊,結果去被並不算大的孩子們持弓圍困在山穀之內,最終在張子明的參戰之下將這些人悉數剿滅,而這些少年們幾乎沒有一個人受傷,這才徹底的打消了外麵的疑慮。

這種能力也是張子明親力親為以身做則投入了巨大的代價才做到的。這些年紀並不算大的孩子們在太陽落山按時休息之後往往三更天左右就要起來習武,上午抽出兩個時辰來學習。在下午的時候還要學習製作一些弓矢火器金屬盾牌等兵器,可以說是自幼就開始忙碌著,才積累起在進入到青春期之後足可以堪比一些海外類似的職業精兵一般的能力。為了建立足夠的凝聚力,不但這些孩子大多是與當年新朝有著血海深仇的遺孤之中專門經過品性挑選的人,張子明也認真負責的教育這每一個孩子。同吃同睡同勞作與訓練,灌輸著從家仇到國恨再到戡亂天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