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政事概覽(三)(1 / 2)

“管的鬆些也無所謂”張海想到。在張海的看法裏,傳統意義上的“中央集權”也並非追求絕對的宰執力與嚴密控製,有些事情也並非必須通過“宰執”的辦法來解決。

行政區化的問題隻是一個憲法概述式的開篇,一個組織真正的製度內涵其實應該是權力構架和人員選拔。

張海曾經不知道為什麼前世的有些國家在人事製度方麵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法製可遵循,非選舉非科考,這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人治與人身依附那套麼?可是也覺得這套人治中的“民主集中”也並非全是橡皮圖章。不然有些情況下為何暫停正常的組織會議?如果是百分之百的橡皮圖章,那麼像中東某些國家那樣搞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九十九的投票率不就好了麼?

張海仔細的回憶著一些東西,包括一些現代組織機製等等。不過精通實務了解過不少實際案例的李千蘭可並沒有這麼想。李千蘭甚至認為:奏報權的擴大化反而給組織機製的有效運轉帶來不少的問題。不少情況下,這不並不能阻止一些事情的發生,這不過是讓上級更要照顧下級的利益,行動力更差罷了。”也就是如果對上負責變成對下負責,最終的結果是政治體係的本地化、鬆散化;從而最終政府僅僅論為議事之地的下屬機構。最終:控製社會就隻能通過資本與傳媒乃至一些非政府組織了。

李千蘭對於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也沒有隱瞞:“這一年的時間裏,我同馬輝他們也組織過不少會議。對於一些民間大族的管理經驗,官營單位的管理經驗也多少有些心得:有些事情如果想要了解的透徹,掌控的麵麵具倒有可能事得其反。如果我們隻看一些治政和經營的效果,以此為基礎來定賞罰。把管理權一定程度的小而集中式的下放,反而可以帶來更好或者至少上最不壞的結果。隻要做為家主的一方能有自己的依仗,能有對局勢的足夠影響力,而不是像傳統帝王那樣連真正意義上的嫡係都沒有,隻能通過太監掌握政權與最基本的宮中武力,能夠有效的影響賞罰並且能夠保證家主最基本的見識與智慧,那麼整個體係其實就能夠有效的運營下去。

“你是支持按我們過去那種原則再有一定的改動了?”張海詢問道。

“可以增加一些非職業性的官僚試試看吧。”李千蘭也在這方麵講出了自己的大致打算。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隻有流動的水或人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利益集團和派係關係的固化,現代不少西方國家在軍隊內部的軍官關係方麵是通過這種辦法。舊時的流管製也是通過這種辦法來最大限度的遏止官僚自身的問題,隻是舊時代的官員體係並沒有包括進吏員這個階層罷了。

張海聽到李千蘭的一些話之後也覺得有些道理,就沒有按照自己以往那些打算自做主張了。至少在現在,在中央權力體係對地方還有足夠操控力的情況下什麼機製更好,還有很大檢驗與調整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