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美選妃如選拔官兵或者給最低層窮人發放福利一樣,也是一件極其考驗組織人品能力的事情,因為真有各方麵非常出眾的女子,會不會願意參加這種活動不說,很可能就被下麵中間層或者某些有地位的勢力“近水樓台”了。或者因為各種各樣的利益關係,不一定能選拔出最突出的人出來。對於這點兒,走過四方有過經驗的張海也是了解一二的:那些同樣是自幼選拔入宮學了數年規矩的明朝宮女,即便按照舊時代的標準來說也是中上資質的居多。或者說:在一個大多數普通民眾即便吃飽了也沒有意識補充足夠副食,女子同樣廣泛參加勞動的年代,平均線的水準太低才顯得的那些宮女比較突出。
遠非舊王朝可比的新朝在這方麵會比舊王朝有無可比擬的效率,但是也不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為此,在張海的默許之下由柳香、田賓等人親自抽調人手建立了一個由親自考察並調查過的五百名忠誠而精幹的吏員組成的專門機構,一方麵監督整個招收宮女的過程中有沒有徇私的情況,一方麵在幾百個重點縣府以教育體係為依托,進行廣泛的調查。
當然,即便是如此,張海似乎也沒有對由柳香專門負責的這個機構有多大的期望。不是擔心柳香自己因為在宮中的地位而有私心,或者搞武大朗開店那套。而是張海明白柳香的為人,一定會按照“巫醫樂師”不得入宮的那些規矩,即便同舊時儒家在這個方麵的態度有所區別,自由度更大,那也差不了多少。
不用多想,似乎張海也能明白這些選上來的宮女嬪妃會是什麼樣兒的了,質量一定遠超前朝,絕對不會有客氏那樣的人、也不會有公主病患者。必然是品行端正、敬重尊長、端莊正點的極品賢妻苗子之類。
張海從心底並不希望選這樣的人進來。雖然這種人極為有利於後宮的安定,也有利於子女的教育。一是張海本就是個在這方麵缺乏天賦的人,同一個規矩正派內向端莊的傳統極品賢妻必然共同話語少也沒有生趣。就算是一些士大夫階層或舊時富人在這些方麵恐怕也感同身受。因為不論古代現代,豪門貴族選擇配偶大多有與儒門皇家選妃類似的考慮,也必然會帶來某些類似的難以滿足有些方麵人欲的問題。二是真有這麼多人品端正敬重長輩,有責任感還品貌端正的女子,張海更期望她們能成為舊時諸弟子乃至新朝高官要人的配偶,這樣做帶來的益處顯然會更大。讓這麼多優秀的女子入宮陪像自己這樣兒的人“鬼混”毫無疑問是對人才的一種巨大浪費。哪怕新朝後宮的規模不及舊時十分之一但擁有高的多的質量也是一樣。
柳香花一個多月的時間在試選了十幾名女子入宮之後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張海似乎對這樣兒的女子怎樣都提不起興趣。用好聽話說,那或許可以形容為“相敬如賓”。從麵子的角度出發,張海也常試著接納這樣兒的人。還是有一名叫做李潔的女子被張海帶到了那有些奇特的臥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