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擔心鬧出什麼亂子來,張海對這件事情也沒有小視之,還是讓小慧蘭等人負責協助,依靠比較完善的文件和奏報索引管理,從帶來的不少文件資料中找到了劉洪濤幾年前西征戰備以前關於軍隊工作和強弱評定的一些經驗與學習總結。在單兵戰力唱主角的時代,如何判斷一支軍隊的強弱由於是作戰參謀工作很重要也很複雜的內容。因此負責軍隊工作的劉洪濤整理了大量作戰與管理記錄之後也有類似的研究。
張海找到有關的一些論述章節也就認真翻閱起來。
“舊時有強軍,為精兵;頭等精兵可暫稱為雙料精兵;擁有訓練和士氣上的兩大長處。百裏挑一自幼全訓,除節假以外每日不輟。上下友臨之間無矛盾,無任何強迫也能誌願參加戰爭。戰場紀律依舊嚴明而戰術靈活,幾乎可以實現‘紙上談兵,落為實處’視戰場為校場;此等精兵包括後金在內海內未見;我新軍也是極少數部隊或許可以接近之,隻是理論上的一種可能,傳聞泰西等地曾經有過。此精兵在戰陣之上對上尋常軍隊,對手無敗像之時人人參戰每人可殺傷十人,人人相當於唐時衝鋒陷陣的名將;以一可當敵百,百人可陣。尋常精兵可暫稱為單料精兵,十裏挑一,訓練突出裝備精良,但因為傳統勢力對這種精兵難以管製,隻能以利誘而不能建立戰爭的信念,他們在士氣方麵通常相比一般軍兵並無特別長處。隻不過一個靠利誘,一個靠威懾。據說也有一些軍隊,意誌信念堅定擁有軍隊靈魂,可在訓練上卻有種種不足,並無所長;兩者隻有一方麵突出。此種精兵對上尋常軍隊,對手未露敗象之前每人平均可殺傷一人,往往能夠以一當十甚至勝十;但是如果人數不足千人,則無硬撼大軍的把握。我新軍主力,應是極少雙料,大部單料精兵為主體的軍隊。戰力當在兩者之間;
精兵之外,為強兵,民風不弱就可以成為兵源,無特殊選拔要求;考校認真賞罰分明,不吃空餉卻也有足夠的核心精銳彈壓不服者有效督戰壓陣。戰陣之上正麵對決,對手未露敗像時平均一伍或一三才可殺傷一人,遇到常軍,可正麵對決以一當三或四。當年後金軍隊,應是少量單料精兵大部強軍組成的軍隊。
強兵之外為常軍。賞罰不明、矛盾突出,訓練等方麵也會有諸多問題,但是官兵有建製,明號令;有少量的強軍精兵足可壓陣,保證大軍潰敗,核心也少有機會被潰軍反殺。我們在內外戰爭中遇到的大多數經製之軍都屬於這一種。如果並非遇到太強的對手,這樣的常軍在一定的範圍內也有倚多為勝的可能。戰陣之上十至二十人可殺傷一人。
常軍以下為弱兵,軍中無可靠精幹可以彈壓軍隊,空餉嚴重或訓練不整。出戰隻能靠利誘而難以靠強令;又或者存在兵源上的嚴重問題。不過弱兵中如隻有部分軍隊出戰,仍然可以視為常兵。弱兵三五十人出戰,遇到不高出太多的武裝可殺傷一恩。朝日南洋很多屬於這類;弱兵以下為烏合,號令不嚴,建製不整,訓練如民。隻有極個別頭目或有一定戰力。常軍遇到烏合之眾,往往也能以一當十,烏合以下為偽軍。名為軍,實則為民,甚至老弱;有威望的頭目也缺乏,旗號沒有;隻在防守中有接近烏合的作用而野戰難以倚多為勝。這樣,從頂級強兵到烏合乃至等外,上千倍戰鬥力表現差別的六七個層次的軍隊就大致區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