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福禍未知(1 / 2)

夏季來臨的時候,張海收到了從遙遠的法國劉洪濤那裏送來的奏報。與其說是奏報,倒不如說是來信,這也是劉洪濤此時所擁有的超然地位所決定的。劉洪濤的看法是:此時新朝的國力還沒有恢複到應該達到的高峰,每一名花費了不少成本的“新人”少年都是非常寶貴的。不想在近期就占用太多這類資源,否則在西征的收獲真的完全抵達之前的時候,就有可能給國內帶來不少麻煩。因此它覺得六十萬左右的可靠軍隊對於統治從西域到泰西兩億人口範圍內的區域應該就已經足夠了。因為經過新朝十年西征中戰線出的實力還有暴烈的鎮壓,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存在激烈的抵抗活動。大軍隻要牢固的控製住歐洲大部以及環地中海的重點地區就可以。

此外,歐洲的經營不同於中原,目的是為了輔助中原經濟的發展,那麼實際上像中原那樣的教育體係是沒有必要建立的。隻一些初選培訓班加上藝人及工匠方麵的大規模培訓機構。再加上此時歐陸的經濟與手工業基礎本就好的多,地形也比國內簡單的多,還擁有不少的馬匹資源,六七十萬可靠的武裝已經足夠保證對區域有效的控製。如果擴大到百萬人的規模以上,那就有宣賓奪住的可能。

同時劉洪濤也建議:在歐洲更大規模的工業與經濟資源有效運送到東方之前,準確的說是真正整合歐洲的造船業並建立海上的有效通道之前,不易再向西域一帶增加包括的勞動力,這些事情要建立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七十萬左右的武裝人員可以帶來的盤子其實也已經不小,在新朝水準的醫療衛生條件下,差不多一代人之內就能保證將漢人及其後代男丁擴充到幾百萬人的規模,成為西域暫時的支柱。而在一代人以後,大規模的海上移民條件其實才真正可以具備。短時期內,遼東等地還是最重要的人口壓力舒解方向。

這些建議本不是劉洪濤負責的範圍,不過張海卻並沒有怎樣的在意,甚至多少也有些欣慰:沒有太多向舊疆以西運送兵員的需求,那實際上就等於西域通道可以用來進行其他性質的人口舒緩了。雖然也是一件煩雜的事情,但比起繼續派遣那些成本巨大的義務教育之後的新人少年們顯然對新朝的經濟負擔則要小了不少。

就這樣,隨著西征相關軍事動員的結束,雖然主力部隊的回師增加了不少軍內監管奏報方麵的負擔,但是每日的政務量還是維持在千份上下左右的樣子。新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在小慧蘭的帶領下就能很輕鬆的勝任日常奏報方麵的處理了,還會在此之外有不少休閑的時間。

張海在忙碌完“萬人大婚”與歸師封賞的事情之後,也真正的輕閑下來,因為在這之後,實際上再也沒有什麼大事需要準備和操心的了。或許重建新朝政治構即與司法體係上的事情算是一件,但是因為這些事情也在多年前就開始籌劃,人才選拔等方麵的雜務也都有了相當的準備,因此在整個新朝十一年的夏季,沒有花費多少時間就在各地開始真正的推廣開來,當中也並沒有遇到太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