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是什麼?”負責工商方麵的重臣馬輝詢問道。
新朝立國八九年以來,主要的進步體現在一些培訓機製和管理機製的標準化、教育與財政乃至政策上的相關配套,此外部分的發展了水力動力。並沒有達到類似工業革命時代早期的西方一樣大修鐵路的地步。不要說蒸汽機的相關研究,就是騾馬化的軌道也遠沒有達到通衡天下的程度。聽到竟然有用鐵來修路的,馬輝也不由的有了些興趣。
張海則說道:“在水力和蒸汽動力工業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後,還有焦碳等冶鐵技術的改進,讓鐵的生產量大增,鐵路成為可能。並不依賴於人力,而以煤為動力的自行船隻也開始廣泛出現。”
張海又引申到軍事領域說道:“這樣發展下去:一些曾經製造成本高昂,隻有最精銳的部隊才能武裝,在有些國家隻能成為奢侈品與玩物的一些火器就能夠逐步的發展並推廣了。比如說螺旋膛線的後膛槍與線膛槍,據說在二百年前的泰西就已經出現過,那是技藝十分高超的匠人用製造精良鎧甲的工時才製作出來的武器。而且達不到一定水平的工匠還不一定能夠製造的出來。而在這樣一個時代,線膛與精確射擊武器則可以普及到地方上用於治安的部隊。比如在那個世界,曾經有一個三千萬人口,大概也就浙江加南直隸這樣人口規模的國家爆發內戰,雙方累計參戰幾百萬官兵,在最多的時候則維持了一百五十萬這樣的軍隊,這些軍隊的火器與裝備水平相距如今我們新朝最精銳的部隊,並不太遠。當然,兵源與訓練標準方麵的投入那確實有不少。”
這樣的話,或許幾年以前的時候諸弟子們都會驚訝,可是到了現在,當近衛部隊通過繳獲也好或是通過自產也好增加到十萬左右規模的時候,似乎還並沒有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如果有足夠多的高級匠人並多年積累,那麼即便像戰國時代的那種戰爭。
“戰爭爆發前,交戰的雙方除了南方有一定的準備外,北方並沒有多少軍事儲備和裝備。足夠武裝上百萬人並承擔幾十萬消耗的近衛部隊級裝備都是在不到四年內生產並推廣的。這個三千萬人口的國家,在那時的世界上還算不上是最強的國家。。。”
說到這裏的時候,就算新朝的力量讓不少人為之震撼,諸弟子們還是感覺那個時代在工業製造能力本質上的強大。當然,理解這一點很大程度上也是托了張海身邊的人在軍事上並非無知的福。
張海繼續說道:“時代再往前進步,就進入到了鋼與液體燃料的時代,由西方煉金術逐步科學化發展而來的化工技術;動力工業帶來的爐具製造技術等等,都使得在煉鋼的時候爐溫能夠超越鐵的熔點,直接可以把鐵礦石中的鐵化成水並提煉出來,而不是像現在生產高質量的鋼材這樣煩瑣。這樣:鋼的產量就大幅度提升了,用鋼甚至性能十分高超的鋼製作槍炮也就成了可能。技術化工的進一步發展還使得人們能夠大批量的生產帶有金屬彈殼的槍彈。使用的炸藥也不再是現在尋常的黑火藥;而是一種能夠把槍彈威力和穿透力都提升為我們近衛部隊過去一般神射手線膛槍幾倍效能的槍彈。隻有很小的規格,卻能發射出如同線膛抬炮一樣穿透力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