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對安雲可能躲避的態勢判斷準確,往往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用沉重的戰箭封住向左向右和中間的位置,使得躲避這樣射來的箭支變的很困難。在這樣遠的距離上對於安運這樣一個反應靈敏的單個目標,幾乎每五箭就必中一箭;而張海在進行這種速射的時候射速也幾乎是尋常箭手的五倍之間,幾乎在三四十步左右的範圍內形成了一麵“箭術之牆”
不僅如此,在開弓放箭的時候張海也不是固定的身子,而是不停變換著腳步。一石左右的優良戰弓射出的箭威力並不算奇大,特別是安裝了那些並不適合破甲的箭頭之後。但即便如此也往往能讓那些重箭的整個箭頭穿過並不算薄的木盾。可以想見:如果運用的是真正的戰箭,那麼即便在這個距離上尋常的普通盾甲也很難抵禦這真正戰弓的威脅了。
就這樣,當張海掛起來的三壺重箭累計九十餘支在短短不過估摸兩分鍾左右的時間激射完的時候,至少命中那木盾二三十箭左右。
很多事情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太高的難度,可是當雙方異位,安雲才明白達到這種射術究竟是有多麼的不可思議。在同樣的時間內,安雲隻盡量的完成了三十支箭的出手,而因為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射出三支箭,對三十步以外躲避的張海幾乎無一命中。
之後,張海又試著吩咐讓更多的家丁來協助完成這項訓練,在人數和靶子增多的情況下,明顯比單個目標容易對付了很多。張海射出的九十箭左右竟然有超過五十支箭命中了不超過四十步距離上的目標。而安雲隻是命中不過一箭左右,很難說有沒有運氣的因素。此後,張海又提出了“牆頭隱顯靶”目標的射法,而這又是安氏姐妹似乎沒有見過的。
直到這個時候,安氏姐妹才明白新朝神箭隊突出精幹真正的戰鬥力有多麼恐怖,遠遠不是一般靶場上的藝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不過,張海在箭術上表現出的神技更讓二女有些疑惑的卻是:新朝並不是一個禁武嚴峻的國家。尋常弓刀之類明時就不禁的東西,在新朝甚至可以帶到街市上去。既然有如此突出的弓箭神技,又是一個人外出看起來多少有一些安全上的顧慮,又為何身上並沒有攜帶弓箭一類的東西呢?
對此張海也並不諱言:“我新朝向當年的後金效仿箭隊,並青出於藍勝於藍。可是在擁有足夠的國力之後,西征之戰中真正能夠所向披靡的,卻是火器而不是弓箭。經過新朝十年上下的發展,我朝火器方麵的技藝和訓練終於可以做到了讓最精銳的火器手在大多數情況下也能勝於最精銳的弓箭手,而不是像前明那樣,隻有在平庸者的手中才能體現出火器的一定價值。我們近衛部隊特別是英勇勳章獲得者出門在外防身的依仗也是那精良的火器。不過還請諒解:新朝的火器,通常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