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新時自信(1 / 2)

“如果我有那個打算,當年就自己做事了,不會依靠你來做那些事情。但是你前世是新時代的人,比我了解的知識麵更豐富,比我也看的更遠。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也比我年輕一大代人。我雖然知識麵並不如你廣闊,但是卻了解我們的新朝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真正的脫變。我們不知道後代如何,後代不會有我們一樣兩世為人的經曆。我們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努力來使天下真正變化,才能為這時代的革新事業奠定必要的基礎。。。”

張林的話沒有再讓張海懷疑,因為父子二人的相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張海十分確信:如果張林是個極有野心的人,那麼從自己九歲那年開始就會有無數的機會了。

當然,張林提到“後代”的時候也讓張海清醒起來:似乎自己對子女的教育,也到了應該加緊注意的時候了。如果新朝在未來麵臨考驗,那麼很可能就與張天、張宇這一代人有關了。

張宇是個性格木訥而平庸的孩子,又是戴罪之人李千蘭的後代。更重要的問題還在於張宇出生於張海率領大軍西征的時候,雖然似乎從出生的年月上分析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張海身邊從宋子悅到石壘那裏懷疑張宇血統正統性的看法一直都存在。

張天的優勢不用提了,首先是正妻嫡子,其次是在天資和表現上似乎也比張宇強了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剛剛不到兩歲的年紀,就已經開始能清楚的說話並能表達很多想說的意思了,盡管詞彙量還稍顯現幼稚。但是相比其他同齡孩子的天資是毋庸置疑的。

在這個問題上張海也有過很多思考:如果自己開創的王朝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封建王朝,那麼守成之君資質差一點兒並不是什麼問題,隻要能有正常的智商和社會認知即可。可是從新朝近十年來的發展態勢來看,今後的新朝有很大的概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自己的後代乃至下下代很可能遭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政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是一個平庸的守成之君能夠應付的來了,他必須擁有必要的才能。至於做人可靠不可靠乃至品性問題雖然同樣重要,但是卻擺不到能力方麵的高度之上了。

基於這一點,張海的教育理念在經過同很多人的商討之後還是打算有所調整:當張天進入少年時代後就盡早成婚,像尋常人家那樣十五六歲即可,而不是非要等到二十歲以後。而且:對於一個有能力的君主和接班人來說最有意義的培養那就是從基層做起領導一個地區了。

當然,隻要培養的不是藝術家科學家,從兒時開始就搞“快樂教育”顯然也並不合理。在盡量不過度的情況下張海也覺得應該讓張天更早的接觸一些知識。

至於張宇,張海也有著自己的打算,並且最終還是決定把一些話同已是階下囚的李千蘭講清楚。

就這樣,張海在稍做休息之後的第二天下午就來到了未名宮的秘牢之中再次見到了李千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