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火炬學校(一)(1 / 2)

西征之前因為閃光彈的保密研發需求,火炬學校的一部分機構搬遷到臨近皇城的地下秘密地方。

新朝十三年到十七年連續四五年的時間,大約百餘名對新朝“敵意”並不是特別強烈決絕的西方學者也陸續乘船在保護之下經陸路抵達到了南京一帶,同樣被子安排在皇城以北的某個地方。新朝十三年的事情之後,隨著中央直衛能夠得到大量相對可靠的年輕人,還有一些技術上的進步。神箭隊夜間訓練與秘密武器試驗任務的需求逐漸減少。張海還有柳香等人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常去北山了。當然很大程度上這也是因為:隨著安全環境的改善,有更多的地方可以選擇出行了。

這樣,火炬學校也就搬遷到了環境更好的玄武湖紫金山附近。隨校實驗員及工匠、安保衛人員加上正式學者不過千人左右的情況下,擁有十幾頃麵積的火炬學校也顯得環境頗好。

火炬學校的環境雖好,可是當張海真正來到人們工作學習的地方的時候,心卻稍稍沉了下來。

張海看到不少的年輕人在湖邊看書,可是看樣子卻有些奇怪。看書的時候有人說說笑笑,三五成群湊在一起,怎樣看都不像是在看正經書的樣子。張海走來的時候照例,負責這裏的警衛是不太敢於通風報信的。

不少並不認識張海的年輕人還投來異樣的眼光,在離人們很近的時候終於有個看起來年紀不那麼少,大概年有二十大幾歲的年輕人有些嚴肅的詢問道:“新來的外聘不知道規矩?先去該院裏報道,去補課學堂補課去吧。”

“我覺得我的新朝文化基礎雖然不是太好,但還不至於要補課吧。你能書拿過來,我看看是什麼?”張海似乎也有一種不好感覺,也打定了注意:如果有人不適合真正的做學問,不懂的怎樣與相對平等的與人相處,那就隻有回家去了。想到這裏,就並沒有急著透露身份。

見到張海似乎是個有關人情世故四六不懂的人,這位學社會官僚一般的人物倒也沒有當場大發雷霆,而是在見到張海的體型後喊了起來。一時間十來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圍攏了過來,而是在這些人聚集起來並逼近張海的時候,卻發現一支奇怪的圓筒已經在張海的手中顯露出來。

這些火炬學校的“學長”們看起來還算是見多識廣,見到張海手中這奇怪的東西忽然有的人聯想起學院裏的工匠師傅們曾經提過的一種專門針對新朝聖主的神奇武器。這時候張海為了自大限度的震懾住這些人並沒有客氣。雙手穩穩的握住了金屬銅扣動了上麵的機關展開了嫻熟的點射。隨著輕輕的爆響聲,掛著尖嘯聲的高速針箭從最前麵的四五個年輕人的耳邊掠過。

雖然沒有人傷亡,可這也這精準而猛烈的針箭火器也終於把大多數不知情的人震懾住了,一些知道內情的人則是當場被嚇得癱軟起來。

因為擔心矯枉過正可能帶來的一些負麵後果,張海終究沒有決定在這樣的地方見血立威,但還是對幾個年輕人說道:“我不記得新來的人有這種規矩。現在把你們的書拿過來讓我看一看吧!”張海決定威懾為主,口氣也嚴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