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西洋學者(一)(1 / 2)

張海說完這些話之後格物院內的數十人都愣住了,張海在沉默中權衡了片刻最終還是覺得沒有什麼可說的。根除一種深植在思維方式與文化上東西,是能夠靠語言改變的麼?隻能靠在這個領域更先進的人做引領,並輔之以合適的製度才能再短期內改變。

真正讓張海憂慮的是幾年前那些從西方而來的人的態度。從劉洪濤的信中張海很清楚的明白:這些所謂的“親新朝分子”不過是矬子裏麵拔將軍罷了。其中對教會不滿的人當然有,甚至對宗教本來就有懷疑態度的人也有,但即便是那些宗教神權的懷疑者,也有很多把新朝視為另一個野蠻的神權極端,甚至比奧斯曼人更會威脅人類的文明。

張海了解到在前來的這些人中,唯一一個對新朝表現出不太敵對的人就是伽利略了。受到過教會的迫害隻是其中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地中海亞平寧諸邦,新朝是依靠強大的武力威懾而和平取得的地方,沒有經曆太多的血雨腥風。還因為伽利略在對科學的偏好上,同新朝的擅長很對胃口。

另一位麵上的新朝十九年同期,七十八歲高齡的伽利略就已經去世了。可是在這個時代,自從十幾年前開始歐洲曆史就已經在西征中發生了改變,伽利略也沒有因為天體運行論而遭受長期的牢獄之災。他做為親近新朝的表率更是得到了比較優厚的待遇,甚至是一定範圍內可以出入新朝各地的自由。

像伽利略一樣本來絕望和敵對,但在南京一代了解了不少事情閱讀了不少書刊之後覺得新朝“尚可挽救”的人當然也是有的。不過在這些西方學者當中,不論是哪一派,信仰基督的人依舊是主流。張海的一些宣揚在大多數人看來依舊是邪教異端一般的神棍做為。更讓一些人不滿的當然是火炬學校裏的種種遭遇,讓很多學者都悲觀失望,認為人類文明失去了前景,黑暗時代不久就要到來。

當然,這幾年以來本來就大多熱愛科學的這些西方精英學者還是進行了不少工作的,不過處於對新朝的敵視,很少有人進行一些昂貴的實驗以免自己落入什麼圈套。

張海來到格物、文化、技術三院之外的聚賢院的時候,不少在園子裏閑逛的西洋學者們都自覺的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裏,以免給其他的人帶來什麼誤會。上百名西洋學者雖然來自不同的地區與國家,有著不同的母語,但是交流起來卻沒有多大的障礙。拉丁語和拉丁文是這個時代及之前很長時期西方知識界的通用語,也是最具權威性的外語,沒有哪個精英學者會在拉丁文方麵不熟悉的,最差也會熟練的“啞巴拉丁語”。

中國國內打交道最多的過去也是西班牙葡萄牙,建朝十數年以來,新一代的年輕人乃至新軍體係內的人也誕生出不少在拉丁文方麵十分突出的翻譯了。

張海來到伽利略所在的院子裏的時候,也見到到不少人的人圍坐在一起,似乎靜靜的寫著什麼。在前來之前的時候負責管理這裏的近衛軍連長就告訴張海:這是這裏的學者們在“筆談”。一般而言,書麵語言的學習難度總是低於口語的,而且口語有各種方言,一些生僻的名詞還不一定能夠知道準確的讀音。因此在閑暇的時候,除了讀書和研究之外,筆談也就成了一項重要的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