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二十六年之後,在基本完成了對莫臥爾王朝的征服之後,遠征部隊於鞏固了當地統治的第三年開始完成了對整個次大陸的進取。雖然多少還是遭遇到一些成規模的抵抗,但是在超越不止一個時代的軍事能力麵前卻是顯得那樣微不足道。而在東洲新大陸,在此後的十年的時間裏,隨著新一代的成年和新移民人口的加強,新朝在東洲大陸的人口已經多達接近三千萬人口之多,這使得有了足夠的人口條件不但鞏固的控製了中部地區,還在後世的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一帶廣泛的建立了人煙稠密的地區。西征結束與新大陸的真正開辟二十年後,依靠雄厚的多的農業及人才基礎,新大陸的城鎮也日益興盛起來。
雖然相比此時代新朝一線地區城鎮少了幾絲繁華和新式樓房林立的繁華,還少了些許整潔,但因為土地麵積的寬鬆和沒有舊格局的製約,更沒有城牆的局限,顯得更具有田園風格。
在負責新大陸的總督張洋的關照下,被發配到這裏的張天並沒有一直在軍中底層遊蕩,而是在新的大洲擁有了不小的財富與勢力。而成年許久的張天卻終究還是想去海內一趟。即便是張天也有一種感覺:雖然新大陸這些年來的變化不小,但從不少新生事物的傳來來看,新朝本土的變化恐怕更是不小。
在新大陸,三千萬人口的經濟總量不過幾億兩的規模。並不算長的時間裏擁有數百萬到千萬兩的財富就很引人注目了,而張天通過對不少送過來的刊物的分析:新朝三十五年的新朝相比十年前的進步恐怕更為巨大。從新朝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不過十年的時間財政收入就增加為原來的三倍,達到折合十二億兩上下的規模,那麼經濟規模會有多少?在此時的新朝,經濟國家化色彩顯然不像早年的時候那樣重,保守的來說也在這十年的時間裏繼續翻了一倍。
“聽說海內這十年內的變化甚至超過上一個十年?我真是要回去看看了,一個人均產出能折合幾十兩銀子的地方究竟是個什麼樣兒的。”張天在新朝三十六年最後一次見到張洋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回國的打算,因此也就沒有隱瞞自己的意思。
張洋本來是不打算讓這天離開的,但是從張惠蘭那裏得到一絲暗示,還很有可能是柳香的意思,就沒有再阻撓的打算了。
“回去看看也好,按我聽說這十年來一種叫做鐵路的東西已經在國內越來越普遍了。修建了京城到北京再直接到泰西的鐵路橋,鐵路裏程多達近六萬裏以上,很多收到陸路交通局限的城鎮也都發展了起來。另外,一人高以上的好馬也不像過去那麼難尋了,很多過去隻能是軍用的畜力現在都用來拉田了,我想這不可能不能讓國內的經濟環境有所改變。”
那些從海內傳來的刊物看起來的說法很另人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到就連對新朝有不少了解的張天也打算去看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