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三代社交網站
從SNS的發展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所涵蓋的內容也是在逐步進行擴展的。從最初的SNS網站來看,原本的定位確實是社交類網站,但是隨著網站平台的建立,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必然催生更多應用的豐富,於是也就有了目前SNS網站百花齊放的現象。
從具體的Friendster、Orkut到Myspace、QQ空間,再到目前的Facebook、校內網,我們可以以大概的特點把SNS的發展史劃分為3個階段,即單純社交階段、即時交互階段、平台應用階段。
1.單純社交階段
最早的SNS網站與今天我們所見的相去甚遠,以被稱為SNS鼻祖的Friendster為代表的第一代SNS網站的核心功能就是交友,而且遠沒有現在的互動性。每個會員一個界麵,展示自己的個人資料。
1)Friendster
Friendster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之一,成立於2002年,早於Facebook和MySpace等其他知名的社交網站。Friendster在推出之後悄然走紅,一直被SNS業界稱為全球首家社交網站,此後大批的模仿者破繭而出,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SNS網站熱潮。
Friendster致力於幫助人們與朋友保持聯係,以及發現新的對他們非常重要的人和事,它是全球第三大品牌在線交友網絡,以及亞太地區最大的交友網絡。Friendster在全球範圍內擁有5000多萬注冊用戶,截至2007年8月,其月訪問量達到2740多萬人次。在亞太地區,Friendster擁有3500多萬注冊用戶,截至2007年8月,月訪問量達到2300萬人次。Friendster是4個大陸17個國家的網站100強之一,其訪客遍及75個以上國家。
Friendster已經在單域上實現了多語言支持,以促進全球範圍內講英文和中文的朋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Friendster的大量交友網站是跨國界和跨大陸的,這就要求這個新的多語言支持必須在單一的全球化網站上和用戶體驗中實現。其他交友網站針對不同國家的用戶開發了不同的網站,使得擁有國際化的交友網站變得非常困難或者根本不可能。Friendster是首個全球化的在線交友網絡,使用這種途徑支持並鼓勵全球感興趣的用戶進行多文化交流。用戶能夠通過網站每個網頁右上角的鏈接或“Settings”鏈接永久或臨時設置他們的語言選擇。
Friendster的產品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好友概念,用戶可通過資料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好友,好友與自己的個人資料展示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這時有點像交友網站,人人互動的概念已經有了雛形。
但是之後在美國很快就失去了優勢。2009年12月10日,馬來西亞MOL環球宣布收購美國社交網站鼻祖Friendster全部股份,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表示,根據確切的消息來源,該收購價不到3000萬美元。
2)Orkut
Orkut是Google旗下的一個SNS產品,2004年1月22日由Google工程師Orkut Buyukkokten創建。盡管在全球範圍內Orkut目前是經營慘淡,但是在巴西卻非常受歡迎,可以稱之為國民級的SNS產品。
早期的Orkut已經有群組、好友、個人資料。在那個年代,在用戶基數不夠龐大的背景下,泛關係是支撐SNS走下去的唯一道路。用戶隻是將自己的個人資料披露,用以吸引其他興趣相同的好友,與Friendster的概念很像。
目前的Orkut基本上也具備了Facebook上麵擁有的大部分功能,但是總體而言經營狀況依然不好。盡管穀歌美女副總裁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將Orkut經營狀況不好歸咎於網速的問題,但是這顯然不能夠讓人信服。Google自身對Orkut的重視程度及麵對強大的Facebook尋求差異化的空間才是問題的關鍵。盡管Google表示Orkut和Facebook采取的產品理念上的東西存在差別,但是在具體的表現上似乎還沒有什麼差別給用戶帶來實質性的吸引力。
2.即時交互階段
有人說RSS FEED是SNS發展到第二階段的標誌性技術,但是RSS FEED卻是一個解釋起來非常模糊的概念。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RSS FEED就是一種促進即時交互的技術,而它的廣泛應用代表了即時交互時代的到來,是真正即時交互時代的萌芽。
如果你想持續關注一個知名博客的更新,那你隻需要訂閱它的RSS FEED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次到地址欄輸入它的網址,就可以收到主動推送過來的更新信息。而這一階段的代表,做得最出色的就是MSN Space。
MSN Space於2004年12月初在韓國最先推出,最初命名為“MSN Hompy”,是MSN Messenger的附加服務,本來是要付費的增值服務,後來改為免費版,並加入日本做測試地點,測試期間不收取任何費用。再後來,微軟把有關界麵英語化,並讓其他地區的用戶進行測試。微軟於2004年12月1日正式宣布有關計劃,並開放讓公眾測試。2005年4月7日發行正式版,並且有簡體中文版和繁體中文版、日文版等不同語言的版本。正式版推出後,在收費模式上采用與Hotmail或MSN Groups(MSN社群)類似的服務模式:免費用戶與付費用戶同時存在,但付費用戶可以享用較大的儲存空間和更多的服務。
從7.0版本起,MSN Messenger與MSN Space進行整合,MSN Messenger的用戶可以通過聯係人卡片等方式了解某一聯係人的MSN Space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