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社會化網絡的發展現狀(1 / 3)

從2002年的Friendster到今天的Facebook,社會化網絡一路經曆了3個重要的過程,目前已經掙脫了單純的交友網站的藩籬,越來越具有網絡世界裏“虛擬社會”的特性。正如馬克·紮克伯格在Facebook的創世之初所說的那樣,將整個大學校園的生活搬到互聯網上,這就是社交網絡的意義。而今天,這個生活的範圍已經從當初的哈佛校園拓展到全球各地任何一個有互聯網的地方。

盡管目前關於社會化媒體的贏利模式的討論大有百家爭鳴之勢,但是在筆者看來這一點是無須擔心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網絡,因此盡管社會化媒體已經發展了8年之久,但是正如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所說的那樣:這無疑是一個有趣的東西,但是它能發展到什麼樣、最後影響力如何,現在依然不可預測。因此關於贏利模式的討論至少在現階段並非關鍵,隻要用戶足夠忠實、用戶的興趣一直圍繞,那麼所有的贏利模式最終必然是水到渠成的。

1.3.1 SNS的基本狀況

社會化網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現狀要遠遠強於國內,其中最大的一個差異就在於它們的社會化網絡服務一般都是麵向全球的互聯網用戶,而並非如同國內的人人網、開心網一樣僅麵向國內的用戶。因此,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眾多網站都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大量的忠實用戶。

毫無疑問,Facebook在社會化網絡這一領域已然成為領軍者。它從哈佛大學內部的社交網站,擴展至常春藤名校間的聯盟,最終席卷全球。現在它擁有5億用戶,訪問量一度超越Google、雅虎,位居全球第一。它一個月所增加的用戶數量相當於雅虎一年所增加的用戶數。

Facebook的CEO馬克·紮克伯格公開表示,Facebook的用戶數量有望達到10億。僅僅這些用戶們每天上載的照片數量,已經讓Facebook成為最大的照片分享站點。就在你看這句話之時,Facebook又產生了1000萬次頁麵訪問量,它有40%的用戶每天都登錄,每天3500萬用戶更新狀態,用戶們每天分享10億條內容。

調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09年一年中,社交網絡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普及,其中中國的社交網絡用戶增長18%。

Forrester Research對來自亞太、歐洲和北美地區的27.5萬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在過去的一年中,歐洲社交網絡用戶增長了11%,中國增長了18%,澳大利亞增長了11%。相比之下,北美社交網絡用戶僅增長了8%。

在用戶不斷增長的同時,社交網絡的內容卻相對發展緩慢。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傑奎琳·安德森(Jacqueline Anderson)稱:“1/3的美國網民經常到YouTube網站上觀看視頻,但隻有10%的網民向這些網站上傳視頻。”

分別為亞太地區社交網絡發展與參與情況和社交網絡的地域性分布。

社會化網絡服務在中國同樣也在蓬勃發展。調研機構Netpop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92%(接近2.24億)的中國大陸網民使用某種形式的社會媒體,而在美國隻有72%(約1.05億)。目前國內的SNS網站規模已達千餘家,而且還在不斷增長。同時,社交網站的用戶數量也保持著較快的上升趨勢。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助理教授邁克爾·奈茲利(Michael Netzley)說,中國不僅擁有世界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而且中國網民在網上內容的製造和消費方麵非常積極主動。的確,他們不僅在網上觀看視頻節目、閱讀內容或下載圖片,他們還是積極的內容貢獻者,比如發表博客、在論壇發言、上傳手機圖片和分享內容。比如,在上述調查中有76%的人會把自己認為有趣的內容轉發給其他用戶。

以開心網為例,自2008年3月在中國創立以來,注冊用戶已超過4000萬,日均IP訪問量360萬,躋身Alexa全球網站流量監測排名的中國24位,而人人網更是以更優秀的表現排在了18位。

社會化網絡的主要用戶為大專以上的中高學曆人群,比如從校內網轉化而來的人人網,此前的主要受眾就是在校的大學生,而對於開心網來說,則被更多地定義為麵向都市白領的社交網絡。然而隨著社會化網絡市場份額的爭奪,這種精確定位的現狀正在被破壞,競爭對手們彼此都在擴大覆蓋範圍,爭取獲得更多的注冊用戶。

國內的SNS更顯示出快速的發展及巨大的潛力。根據DCCI 201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顯示:SNS新用戶比例過半,行業增長潛力巨大,近4成的用戶每天至少使用SNS服務/網站一次,用戶黏性較高,近八成的用戶同時使用兩家或兩家以上的SNS網站。用戶登錄SNS網站以家裏、工作單位居多,用戶與熟人進行的活動多為情感交流型,而與陌生人則多為互動遊戲,總體用戶經常用的功能有日誌、相冊、音樂等SNS功能,另外,SNS網站類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用戶的好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