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SNS用戶群體中,年輕化的特征非常突出。CNNIC《報告》顯示,年齡為20~29歲的用戶占到整體人數的52.6%,遠遠高出在這一年齡段的全國網民比例。其中,學生與職場人士這兩大群體是中國社交網站用戶的主力,分別占到50.3%和31.1%。專家指出,由於年輕人對互聯網新型應用的興趣較大、接受程度高,社交網站用戶呈現年輕化趨勢是理所當然的。
此外,我國社交網站用戶中高學曆的特點也比較明顯。CNNIC《報告》數據顯示,大專以上學曆的用戶占到了社交網站用戶的近六成,達到59.1%。CNNIC分析師趙慧斌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於在學生用戶中大學生群體所占的比例相當高,而作為社交網站用戶組成中的另一個重要群體的職場人士,則也是中高學曆集中的群體。
1.3.2 平台化的發展
社會化網絡的平台化發展對於目前國內的人人網、開心網來說可能還沒有表現得那麼明顯,但是我們隻要觀察一下騰訊的發展模式就可以清晰地理解平台化的意義。依托海量用戶客戶端的QQ空間可以說是國內最經典的社會化網絡的平台級應用。縱覽騰訊伴隨QQ、空間推出的一係列服務,紅鑽、會員、黃鑽、空間遊戲、拍拍、搜搜、客戶端廣告等,都是基於最初的應用平台發展起來的。
這一點在Gmail、MSN上也得到了良好的體現。這種依托一個數量龐大的、忠誠度極高的用戶群體的應用平台,針對性地推出各種各樣的服務,幾乎不會遇到任何意料之外的阻力。也因此,盡管在國內互聯網界騰訊因為“山寨之王”的作為而被罵得體無完膚,但是事實證明擁有海量高質量的用戶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一切所謂的贏利模式、服務創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與其說是平台的建設不如說是用戶基礎的建設。而這種從單純服務創新向平台建設的轉變,其實深層次裏正是以客戶為導向的意識喚醒。而在互聯網這個快速發展的市場中,創新及模仿之間暫時不可調和的矛盾又刺激了這種平台擴張的決心。也因此,目前無論是已經成功的騰訊或者說還在奮鬥中的人人網,都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2010年11月份的360與QQ的爭鬥中,其實也隱約透出這麼一種味道,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安全與否,而更多地在於用戶的爭奪。而它們爭奪用戶所憑借的及日後發展用來安置用戶的,也無外乎各自的應用平台,QQ如是,360客戶端也不例外。有平台就有未來,這對於社會化網絡的發展意義重大。如同現實的社會一樣,唯有社會人居住生活的硬件設施完備,才可能進行後續的招商、引資,從而帶來社會化網絡的繁榮。
CNNIC《報告》分析顯示,我國社交網站的平台化特征正日趨明顯。隨著在網民中滲透率的不斷提高,社交網站正在逐漸成為包括博客、E-mail、IM等各種互聯網應用在內的聚合平台。數據顯示,給好友留言成為用戶最常使用的功能,利用率占到51.2%,圖片/相冊功能的利用率為48.6%,博客/日誌功能的利用率則達到了41.5%。由於用戶社會關係在社交網站上日漸積累,越來越多的交互和信息傳遞都會通過社交網站這一平台來完成。
同時,社交網站對用戶互動的內在激勵作用能夠有效地促進互動型應用,用戶對新聞/資訊、音頻/視頻的轉帖傳播和評論比起傳統網站將大大增加。分析人士表示,社交網站已經成為一個集打發休閑時間、與好友保持聯係、互動交流等於一體的綜合網絡平台。休閑娛樂和遊戲仍是目前社交類網站的主要應用功能。在關於用戶使用社交網站目的的調查中,42.4%的用戶表示是為了“打發時間”,而以“玩遊戲”為目的用戶占到27.4%。
當然,社交網絡的商業價值才是眾多創業者們為之瘋狂的根本原因。作為一個基礎的應用平台,社會化網絡要將理想中的現實社會在互聯網的世界裏重現,那麼一切的社交活動、休閑娛樂、購物消費同樣也會在這裏重現。在這個一切都還處於萌芽中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網絡社會中,商機幾乎是無處不在的,誰能搶占先機,無疑等於暫時地占據了一片互聯網社會的商業藍海。
Facebook的應用已經可以讓用戶把“淘寶店”開到自己的個人主頁裏,所有的朋友、聯係人都可以在進進出出的串門過程中完成購物的過程。而類似Groupon的團購類網站也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得如火如荼,僅僅在國內團購網導航站提到的就有上千家之多。而Twitter更是在2010年4月份果斷推出了Promoted Tweets廣告平台,直接在微博的信息世界裏模仿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付費排名模式。
如前所述,一切的應用,無論是娛樂還是商業、學習或者休閑,本質上也僅僅是一種技術平台上的具體應用。而在互聯網這個可以將海量用戶輕鬆聚集起來並且讓消息快速傳播的平台上,用戶本身所形成的社會化網絡無疑具有最核心的價值。平台化發展越來越引起社會化網絡創業者的關注,也是期望有一天問鼎互聯網霸主地位的企業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