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多種營銷價值(1 / 3)

5.2.1 品牌塑造

在社會化網絡的應用模式尚未有成熟的理論參考的時候,一些企業社會化網絡營銷的成功案例已經向我們證明了社會化網絡在品牌傳播方麵的絕佳效果。而品牌傳播是目前大多數企業已經選擇,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類營銷應用,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Facebook及Twitter上的星巴克、Zappos及可口可樂等。

是一張社會化媒體十大品牌的榜單,可以看到它們在各大主流媒體的粉絲、追隨者都達到了一個相當龐大的數量級,在某種程度上企業相當於增加了一個媒體發布中心來推廣企業品牌及產品。

當然,提到品牌塑造與推廣,在當今的互聯網世界裏已經不單純是企業的事情了。很多娛樂圈名人、各行業專家,以及一些所謂“意見領袖”的個人同樣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一個VIP認證,一句簡單的注釋,很可能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粉絲對其頂禮膜拜,將其言論當成金科玉律。

例如,截至2011年5月25日,劉翔在騰訊微博上擁有超過1622萬的海量粉絲,也就意味著他說出的任何一句簡短的話,就會被近乎即時地同步到1622萬個用戶的電腦屏幕上,更不用說轉發、評論所帶來的二級、多級傳播的數量。無怪乎有人開玩笑說:“當粉絲超過100人的時候,你就好像是本內刊;超過1000,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0,000,你就好像是本雜誌;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你就是電視台;超過1億,你就是CCTV了。”可以說劉翔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於一份全國性的媒體中心。

根據《2010年世界收費日報發行量前100名排行榜》統計,世界發行量第一的日本報紙《讀賣新聞》也不過發行1001.9萬份,而國內發行量第一的參考消息僅僅300多萬。由此可見類似劉翔這種媒體中心所具有的潛在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微博的高效、多級傳播能力更是報紙所無法比擬的。

個人依靠這種方式進行炒作的案例其實已經屢見不鮮,從木子美的《遺情書》、芙蓉姐姐的“S造型”,到後來的天仙妹妹、鳳姐等,基本上也都依靠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實現了個人品牌的塑造。當然,並非所有的炒作都是值得模仿的,也不是所有的炒作都是應該鄙視的,如果有適當的機會讓個人成為這個社會大多數人公認的“意見領袖”,那未嚐不是一種成功的營銷方式。

社會化網絡讓品牌的傳播變得更加隱蔽,微博、社交網站上的官方頁麵是最直接的展示方式,但是有些隱蔽的傳播方式卻並不為普通的網民所關注。比如當一個網民搜索IBM、Dell的時候,結果中就會呈現出詳細的對於這個企業的發展史、組織架構、服務模式、聯係方式、團隊風采、產品係列的各種描述。但是網民並不會關心這些詞條是由誰來創造的,也不在乎這些內容當中包含了怎樣的營銷機關。

但是事實上,這恰恰是企業進行網絡品牌推廣的一種有效方式。拿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來說,對於IBM之類的巨頭,必然會有眾多的網民主動參與到“IBM”這個詞條的編輯和完善中來。但是對於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來說,它們即便熱情似火,大多也無從參與品牌的傳播,這個時候企業主動地去做一些隱蔽的軟性推廣,效果可能很明顯。

去百度百科創建一個自己企業的詞條是最直接的方式,把自己公司的各種詳細情況介紹一下,那麼用戶在搜索該公司的時候,看到這個詞條就會相對產生一種可信任的感覺,因為大多數普通網民並不會考慮這個詞條的來源。當然保證真實性本身就是做企業品牌的立身之本,欺詐、鼓吹終究不可能長久得手,一旦暴露必然會出現各種“唐駿門”。

當然,植入式廣告也是一種很好的長效品牌宣傳方式。類似QQ空間中好友買賣裏的虛擬禮物、爭車位中的汽車品牌,其實一定程度上都是潛在的品牌宣傳,而且寓廣告於娛樂,讓用戶的體驗更自然、愉快,接受度也隨之大大增強。網遊中的場景植入、道具植入,甚至周邊產品的線上營銷,都屬於社會化網絡的營銷應用,而IGA(In-Game Advertising)目前也已經逐漸蛻變成一個專業細分的廣告投放渠道。

5.2.2 公眾形象

提到利用社會化網絡來進行公眾形象的展示,以提升自己在網民心中的地位、認同感等,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奧巴馬。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當選美國第56屆總統,他在芝加哥拉特公園對數萬支持他的選民們說道“我們創造了曆史”。因為他不僅是美國曆史上的首位非裔總統,也是首位廣泛利用互聯網而贏得大選的總統。《紐約時報》評論說:“沒有互聯網,奧巴馬就不可能當選美國總統”,更有人稱其為“互聯網總統”。

其實在這場公眾形象的展示中,奧巴馬就動用了大量的社會化媒體為自己的競選提供動力,包括電子郵件廣告、Banner廣告、搜索引擎廣告、網絡遊戲內置廣告等形式。在2008年第一季度,奧巴馬競選團隊的網絡營銷支出就高達347萬美元。截至10月15日,奧巴馬已經成功募款6.4億美元,其中87%是通過網絡募來的。

而且為了這次競選,奧巴馬專門組建了一個競選團隊,而這個團隊中負責整個流程策劃和整合競選的技術總監邁克·斯拉比(Michael Slaby),也在2010年6月被任命為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並兼任新媒體業務總裁。而他的這次順利升職也不可否認地要歸功於在奧巴馬競選總統期間對於網絡營銷的成功應用。

在此次的競選中,奧巴馬通過互聯網的多種媒體形式進行了深入廣泛的形象展示,基本上囊括了搜索引擎、競選官方網站、競選博客、You Tube視頻專業、Facebook個人專業、定製電子郵件、Twitter競選專欄、MySpace競選專頁,以及網絡遊戲中的植入廣告等幾乎社會化媒體中所有的主流應用。

對於大眾而言,社會化媒體同樣具有類似的作用。在很多專業性較強的領域裏,一些專家、研究者們可能並沒有多少與普通網友直麵交流的機會,但是他們確實可以通過博客、微博、分享網站等多種方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並最終依靠這些成為這個行業年內被認同的專業人士。尤其是在社交類網站、知識平台、視頻、音頻分享平台,這種方式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