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設想周全,才有遠見(2 / 3)

開始受訓練時,跳蚤被放在一個有一定高度的玻璃罩下。這些跳蚤試圖跳出去,但撞在玻璃罩上。這樣跳了幾下之後,它們就不再嚐試跳出去了。就算拿走玻璃罩,它們也不會跳出去,因為以前的經驗使跳蚤懂得,它們是跳不出去的。

這些跳蚤成了自我限製的犧牲品。人也能這樣。

一旦你認定自己不能成功,你就局限了自己的遠見。

要開動要有不服輸的精神,要敢於去想,敢於超越自我,不要限製你自己的潛能。

第二,眼前的壓力會限製你的遠見。

有這樣一則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點。有一天,父子倆趕著驢去集市買耕地的家具。開始父親騎驢,兒子走路。路人看見他們經過,就說:“真狠心呀!一個強壯的漢子坐在驢背上,那可憐的小家夥卻要步行。”

因此父親下來,兒子上去。可是人們又說:“真不孝順呀!父親走路,兒子騎驢。”

因此父子倆一齊騎上去。這時路人又說:“真殘忍呀!兩個人一同騎在那可憐的驢背上。”

因此兩人都下來走路。路人說:“真愚蠢呀!有驢不騎,卻偏偏要步行。”

他們最後到達集市時整整遲到了一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父子倆竟一起抬著那頭驢來到了集市!

象這父子倆一樣,你也會由於過分擔心會要到壓力而看不清方向,忘記了自己的目標。

事實證明小事和空洞的批評能占據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無法有遠見。你千萬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

第三,諸多不利因素能限製你的遠見。要敢於夢想——無論有什麼不利因素、逆境和障礙。

曆史上有無數傑出的男女,都曾麵對問題、不利因素或是說缺陷而取得了成功。

從小就有口吃毛病的古希臘最傑出的演說家德謨克利特的第一次演講是在眾人的轟笑聲中結束的。但這並沒有毀掉他,他預見到自己能成為偉大的演說家。據說,他經常把鵝卵石放進嘴裏,在海邊對著拍岸的浪花演說。

還有其他人都通過不懈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愷撒患有癲癇病,但他當上了將軍,後來又成為皇帝;拿破侖出身低微,且個子矮小,然而最終當上皇帝;貝多芬聾了以後還創作交響樂,他把自己對音樂的理想變成了現實;狄更斯受理想鼓舞,一舉成為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小說家,克服了生活上的貧困。

人人都有各自的不利因素。有些是與生俱來的缺點,也有些不利因素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但不管怎樣,你都不要讓這些不利因素毀掉了你的遠見。

第四,缺乏洞察力會限製你的遠見。

實際上遠見就是在人生的巨大畫卷中看到、想到當前的情景與未來的前景。因此說,是否具有洞察力是對遠見十分重要的。

英國《泰晤士報》董事長兼主編諾斯克利夫勳爵的曾受到將會完全失明的威脅。然而當眼科專家給他檢查時,卻沒有發現一點問題。弄清楚他的工作方式之後,專家認為他必須改變一下視角,多看遠處的物體。他閱讀細小的印刷字樣和看近距離的東西太多了。

在19世紀,曾有人和向美國政府提出議案,取消專利局,理由是他覺得不會再有人能發明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想一想自1900年以來的科技進步,你會明白,那樣一個議案,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你的洞察力不行,可以試試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你不妨研究一下曆史,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化。接著在分析當前的事物時留意將來,就象弗蘭克·蓋思所說:“隻有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物的人,才能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事情。”

第五,即有的地位能限製你的遠見。

你無法選擇出身、姓氏和外貌,因為你天生就處於一種身不由己的環境中。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你的選擇就會越來越多。你可以選擇在哪裏居住,跟誰結婚,幹什麼工作,你可以選擇人生的方向。

年紀越大的人,就要作出越多的人生選擇,就越應該為自己的處境負責。

許多人卻不是如此想的,他們認為目前的處境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他們向環境屈服,覺得別無選擇。

你可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在過去,這種觀點也許沒錯,但現在看來卻大錯特錯的。

假如你有要做成一件事的強烈的願望,並樂意為之付出代價的話,差不多所有事情都是可能的。無論你目前的地位多麼卑微,別讓它剝奪了你的遠見,成為胸無大誌的人。

要使你的遠見成為現實

要想讓自己的遠見真正有價值,光有自信心還不夠,還要有一種與之配合的使遠見變為現實的能力。

有遠見但不能把它變成現實的人,隻能是個空想家。

拿破侖·希爾的成功學表明了實現你遠見的指導原則,下麵便是幾個重要的指導原則:

第一,你必須先確定你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