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學生畢業後檔案需要發送至工作地點,出於“省事”的考慮,讓本人隨身攜帶檔案,最終導致偽造檔案、添加虛假榮譽、抽出違紀記錄、篡改成績記錄等事件的發生,失去檔案真實性的特質。
又如檔案管理員不執行規範要求,利用民營的快遞公司寄送本應由郵政專營的機要遞寄業務,運輸過程中的各項防範、監管、交接製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很容易導致檔案丟失、損毀。
三、檔案的調閱
檔案根據重要程度分為三種保密級別:絕密、機密和秘密。在調閱檔案時,一定要嚴格審查調閱者的查看權限,切勿越級調閱,超過審批範圍查閱,避免內容的泄密。檔案管理員的工作枯燥乏味,但十分重要。管理者必須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較高的政治覺悟,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因上下級關係、同事朋友關係等違規進行檔案的調閱,不得複印、抄寫檔案,更不可以帶出檔案室。檔案回收後應立即鎖在保險櫃裏,不得在外存放。當今社會關係錯綜複雜,敵對勢力通過各種辦法向我方滲透,企圖刺探我國經濟情報、軍事情報、對外政策等信息,一旦泄密必將給國家、社會、個人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必須把好審查關。
如政府職能部門的人事安排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經過組織部門考察推薦,拿到常委會上討論通過,每個人的表態都會以會議紀要的形式存檔,這些一般屬於機密檔案,一般工作人員是無權調閱的,即使是領導幹部,未經授也不得調閱,否則很可能導致同事間的不團結,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四、檔案的解密
在涉密檔案的保密期內,根據國家發展建設需要,有很多涉密檔案有一定的保密期,在保密期內能接觸到檔案內容的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保守秘密。並按相關保密級別處理相關事宜。但檔案有其特殊性,保密期限結束,需要解密的應該及時履行相關解密手續,以便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
如涉密檔案根據密級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絕密級保密期限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保密期限不超過十年,秘密級保密期限不超過三年,保密期限是長期的必須報中央相關部門批準。因此,保密期限已過的,檔案管理員應該及時報批對檔案進行解密,以便供查閱、引用、研究等。
總之,檔案管理工作中,特別對涉密檔案的管理,不但要有嚴格的保密製度,而且要根據不同情況,盡可能將保密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1996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2]1990年4月25日國家保密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