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老齡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探討與實踐
作者:餘振平
摘要:基層老齡工作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和傳統養老模式的轉變,對基層老齡工作的突出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並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對基層老齡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基層;老齡工作;問題及建議
當前,基層老齡工作存在一係列突出問題,如何有效應對這些突出問題,為老年人營造舒適的老年生活,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基層老齡工作問題的解決,對建立更高水平的老年活動機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基層老齡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普遍缺乏對基層老齡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基層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務都是發展地方經濟,各地方的主要領導人對基層老齡工作的重視程度往往不足。老齡工作機構不健全,事業經費不足,人才隊伍匱乏,製約了老齡工作的開展,如浦城縣老齡辦自2011年已並入縣民政局。老齡辦工作經費雖然已列入縣財政預算,但縣財政年度隻核撥老齡工作經費1萬元。由於人口老齡化呈快速發展趨勢,低額核撥的經費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正常工作需要。工作經費投入不足,成為製約老齡事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再加上老齡隊伍工作人員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製約了老齡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社會養老保障水平較低
浦城縣的社會養老體係在很多方麵依然沿襲多年前的社會養老保障體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養老體係受到很大影響,已經不能繼續承擔社會日益加重的養老壓力,由於各地區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和社會保障壓力的不斷增大,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養老保障難以適應當地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保障需求。社會養老模式的轉變使得很多地區的社會養老水平低下,這為老齡工作增加了難度。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浦城縣人口的人均壽命普遍提高,普遍存在著四世同堂的家族。當前,以兒女養老為養老主體模式的地區在城市已經幾乎不存在,農村很多地區也已經引進了很多社會養老保障的機製,很多傳統的養老模式的失效,使得很多地區必須依靠社會養老模式的保障,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並沒有及時建立起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係,這對很多基層老齡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三)全社會老齡意識不太強,社會支持力度不夠
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由於缺乏老齡意識,致使不少人有歧視老年人的現象。特別是有個別公共汽車上的乘務員,由於受利益驅使,對已辦老年證實行乘車免費的老年人態度不好,使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特別是對於喪偶、子女都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無人護理、照料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因此,在當前社會保障製度尚未健全的情況下,老齡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將直接影響家庭和睦和社會穩定,對社會發展將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