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亦師亦友亦神器(1 / 2)

亦師亦友亦神器

本刊特稿

作者:李大永

大同市迎賓街有個雜誌社,雜誌社辦了本《小品文選刊》。這本雜誌植根古都大同,聲名遠播全國,是近些年在國內異軍突起、頗具影響力的一本文學期刊。從2005年至2014年,《小品文選刊》連續7次榮晉中文期刊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100強,被省工商局認定為“山西省著名商標”,在中國散文期刊年會上,獲得了“中國優秀散文期刊獎”的殊榮。

“堅持純正的審美導向,以寬廣的藝術視野博覽閱取,選精拔萃。”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

當今的文學期刊日子都不好過,在全媒體形態衝擊下,不少文學期刊每年的發行量不足千份,在亮閃的手機屏幕前苦撐。 為什麼《小品文選刊》能持久贏得讀者的認可呢?

“他們堅持純正的審美導向,以寬廣的藝術視野博覽閱取,選精拔萃,發表了許多思想性強、趣味健康、文字優美、風格多樣的作品,受到了廣大作家和讀者的高度評價。”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如是說。

“麵對互聯網信息爆發式增長,更需要有專業水準的選擇。《小品文選刊》以高度的責任感充當著文化把關人的角色,替讀者甄選出真金白銀。”資深編輯李善學慨歎,對於期刊、報紙乃至任何傳媒,“內容為王”永不過時。

每天,《小品文選刊》的編輯們會通過不同的渠道瀏覽閱讀,選擇後精心編輯,所選作品要求內容緊跟時代、修辭優美、言之有物,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哲理性為一體。嚴格而高品位的編輯方針使其所選的每一篇文章都趣讀易讀,言之有物。

“在生活工作的快節奏裏,都市人群想空餘一些時間來學習已屬奢談,閱讀碎片化導致信息接收零散化。最新的現象是刷微信或微博,每天看似讀了不少東西,可真正有“營養”的少而又少。這就是缺乏過濾與篩選的原因。”李善學說,《小品文選刊》以專業角度把關精選,滿足了廣大讀者有益閱讀的需要。

“小品文以一種與日常生活更接近的姿態來表達人們的所思所想與所求”

——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學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它有品有性,妙然天成,文字優美,短小雋永,題材包羅萬象,既可以是抒情小畫,又可有感而發,雖然篇幅小,卻是融意境、圖畫、故事於一體,極為大眾化,極具可讀性。

“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內心世界焦慮,小品文能讓我們靜下心來去思考、去品味。能以一種跟我們日常生活、心靈生活更接近的姿態來表達在這個時代人們的所思所想與所求”。在2014年中國小品文高峰論壇上,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學文一語點破《小品文選刊》受歡迎的所在。

“像老師、像朋友,每篇妙文如心燈照亮人生”。作為忠實讀者,大同機關幹部李秀偉給出的評價極具熱情與高度。從幾年前的部隊基層軍官到如今城市管理的執法者,李秀偉的身份在變,但他對《小品文選刊》的熱愛始終如一。

從2004年創刊起,《小品文選刊》在成長,《小品文選刊》的發行麵不斷拓展,讀者群逐漸擴大,發行量逐年增加,成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性文學期刊,其社會影響力甚至可以和《散文選刊》和《雜文選刊》媲美,特別是近幾年,在“精彩又精致,幹淨又時尚,好看又耐看”的辦刊思想指導下,《小品文選刊》真正做到了老少兼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