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地活著

品情

作者:安寧

我從不懷疑自己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以致於我常常覺得將工作以外的時間,不用之於寫作,都是人生的浪費與虛度。盡管,我在寫作上,並未取得多少的成績,不過是一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我、並出版過二十多本並未暢銷的書的作者。但寫作依然是我做過的最長久也最認真的一件事,因為它給我帶來了想要的一切:金錢,外人的羨慕,和內心的從容。而這些,恰恰是我的父母無法給予的。如此說來,我的人生所有的努力,不外乎是為了金錢、榮譽和內心的需求。我在尚未經濟獨立的時候,在追求著這些;而在有了一份能夠養家糊口的大學老師的工作時,我依然在追逐著它們。隻是,它們所占的比重,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

作為整個家族中,從農村闖入城市的第一代人,我在寫作之初的一半目標,非常明確地定位在可以幫助我擺脫困窘生活的稿費上。當然,對於寫作的熱愛,與除了文字別無它法排解的孤獨感,是另外一半的動力。我就這樣寫啊寫,寫啊寫,當五六年過去,發現寫作不僅能夠滿足自我所需,甚至還可以供弟弟讀書的時候,我開始真誠地感謝文字賜予我的物質生活。有哪個女孩子能夠清高地說,不熱愛物質,隻追求精神生活呢?那時的我,即便是在文字裏無休止地探討人生,可是現實生活中,並未抵達那樣的高度。我在最努力的時候,可以每天雷打不動地寫作三千字。盡管那些文字,而今的我根本不屑一看,在我的眼裏,它們即便算不上文字垃圾,也沒有太大的價值,我甚至連發表後的樣刊也從未保留過,它們隻換成了銀行裏的數字,一點一點地讓我生出安全感的數字。

可是,安全感也很重要,不是嗎?像我這樣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予支持的“農二代”,經濟的獨立與寬裕,讓我可以勇敢地麵對城市的生活,和人生途中一切的煩惱。我一直堅信的一點是,努力可以換來人生所需的一切,這個世界,從來不會對奮力拚搏的人,多麼地無情。金錢上的滿足,別人的讚譽,給我帶來的,都是一個人在城市裏生活的安全感。少年時期因為家境困頓而揮之不去的自卑與膽怯,被寫作一點點地驅散。以致於不停歇地努力寫作,成為了而今日常生活裏的一個習慣,像吃飯穿衣走路一樣的習慣。假若隔幾天不能寫作,我就覺得像是缺少了什麼東西。而內心與靈魂的所需,在工作與家庭穩定之後,悄無聲息地上升為比金錢和物質更為重要的東西。

常常會聽到有人這樣問我,出版了這麼多的書,又有穩定工作的保障,你還這樣寫啊寫,不舍得將時間花費在娛樂上,究竟是為了什麼?是啊,此時依然這樣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人生就不能慢下來,好好享受清閑的生活嗎?或者,你努力的最初,難道不是為了有錢有閑的小資生活麼?那麼既然目標已經達到,為何反而不能夠怡然自得地安享?

我想了許久,終於明白此時所有的努力,其實是為了心靈的靜寂與寬容。大約,寫作人的天性,都是敏感的,脆弱的,很容易因為生活中俯首即是的瑣碎煩惱,覺得悲傷。而如何用文字慢慢說服自己,接納並不完美的人生,並不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寬容那些給予過自己冷眼和打擊的人,反而成了修行一樣重要的人生功課。假若一個人內心世界扭曲殘缺,或許,即便他的努力能夠換來更大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會在某一天,被嫉妒、虛偽、瘋狂、怨恨等人性中飛舞的蠅蟲,瞬間吞噬掉。就像,成功人士中自殺的幾率,並不太低。而最終心性的完善,對於自我的調適,對於他人的寬容,對於缺陷人生的接納,才是我們所有努力的最終極的目標。

所以活著,並為了活著而努力,不隻是需要物質的充裕;人心的飽滿與豐富,亦是我在不停歇地寫作十幾年後,忽然間看清的一個更為重要的方向。

選自《青島早報》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