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愛晚

品情

作者:張月麟

嶽麓山位於長沙湘江西岸,是南嶽72峰之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綠蔭濃鬱,主峰海拔300米,真可謂錦繡山水,風光無限,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景勝。風景區以麓山為主,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動植物圈以及人文景觀組成。

初到嶽麓山時,便生出徒步登山的念頭,想用雙腳在山林中踏出一條小徑來。初入山門,有些不知所措,南方的山並不險峻,小徑卻不少,也少有引路牌,鬱鬱蔥蔥的樹將景點掩埋在山的懷裏,像在與遊人捉迷藏一般。我隻能憑著入場券上那小小的地圖在山中邊走邊尋——在影影綽綽的樹影中,分明隱藏著那個金燦燦的屋頂,隻是彎曲的小路不知會把我引領到哪裏去,我隻好憑著感覺往前走。不久,就在小徑的拐角處看到了那座別致的寺院:麓山寺。這座自晉太始年間始建的寺院,幾經興廢修葺,如今也是湖南省佛教協會的活動地點。它就是這麼靜默地肅立在半山之中,不經意地接收遊人香客的拜訪。走進去焚了三支香,心裏默默地想著:不要擾了佛門的清淨才好! 如果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那麼嶽麓山的聞名,更在於它人文景觀:群巒疊翠錯落著晉陶侃、唐裴休、宋朱熹等人的寓所和近代著名革命家黃興、蔡鍔、陳天華、焦達峰等人的墓廬。繞過曲徑,我在他們的寓所、墓前靜默少許,為他們獻上一份恭敬。

一路走來,我心中最惦記的,便是清風峽中的那座名亭——“愛晚亭”。不知是為領略唐代詩人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意,還是仰慕偉人的足跡從這裏延伸而出,“愛晚亭”對我而言,是一個遙遠的召喚,似乎一路的辛苦,可以在那裏得以釋然。穿過叢叢蔥翠和幽美,我終於看到了沉浸在深山的它——愛晚亭,雙簷四角,頂上的琉璃瓦全是綠色的,似乎要和整座山的顏色融為一體。二層簷中間有塊匾額,上麵刻有毛澤東同誌手書的“愛晚亭”三個金燦燦的大字。亭子的石柱上刻有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鷎鶴待飛來”。亭內有石桌石凳,據說是毛澤東同誌年輕時曾在此讀書、寫作、思考……我在亭中釋放自己走得酸疼的雙腳,心中的適然和寧靜卻舒展開來,愛晚亭在大自然懷裏,身上沾染著文化的幽香、曆史的色澤,令我流連忘返。細想來,今日的旅遊真有些“遠上寒山石徑斜”的味道,隻可惜不是深秋,無法領略漫山紅葉,雲蒸霞蔚的美景了。再往前走,嶽麓山抱黃洞下,便是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著名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相傳湖南教育的興起與嶽麓書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被譽為“瀟湘槐市”的嶽麓書院是人才雲集之處。可是天色已晚,我不能再逗留了。待到下次,再來尋覓這書院中的朗朗書聲吧!

入夜,登上嶽麓山,伴著徐徐晚風來看點綴著點點燈火的夜長沙——足下的湘江緩緩流淌,江畔火樹銀花;遠處的高樓大廈依然醒著,活潑地閃爍著如晝的光彩,引得愛玩的人流連於燈火之中,享受著城市的繁華。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