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相

品世

作者:陳世旭

有幸與同行中的一位大家有過幾次會上的接觸,他古道熱腸,覺得我混得似乎很不理想,主動說:到任不久的你們省的主官是我的發小,我們從小一塊兒下河摸魚上樹抓鳥,中學畢業我在村小教書,他在大隊做會計,後來我們各自就現在這樣了。一個是大名人,一個是大官員,了得——我笑道。他大約聽出我的笑裏不無妒意,說,我們的交情幾十年一直沒變,他剛到你們省就大老遠的請我去住過幾天,每天喝酒聊天,他酒量特好,一天三頓都少不了茅台。對了,我過些時又得去他那兒,你有什麼要求隻管提,我去跟他說,管成。

我沉吟了一下,一字一句說:那就請你告訴他——你管的省裏有個也是靠文字吃飯的人非常、非常、非常厭惡你!

這位滿腔熱情的作家瞠目結舌,半晌問:為什麼?

不為什麼,就是厭惡!我說。

我與那位大官其實從來沒有打過交道,他的昏庸無知和剛愎自用、精於權術,到任不久就在下屬和民間惹出一片煩言,怨聲載道。而引起我厭惡的主要是在電視裏看的他的麵相:一臉橫肉,僵如冷凍,眼睛常閉,時露凶光,偶爾傻笑,一副偽善的樣子。以愚見,這種人的心地不可能幹淨,其爬上高位的過程自然也沒法幹淨。

這樣的厭惡當然是出於主觀唯心主義——這是多年前一位著名評論家批評我的話。我國有句成語就說,人不可貌相,美國懸疑大師希區柯克也說過,許多罪犯看上去都像學者;但不知為什麼,我就是有一點固執。古代傑出的先賢也有很執著於麵相的。曾國藩就曾用“五行”看麵相用人。某日,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拜見曾國藩,請曾國藩對他們加以考察並分派職務。散步回來的曾國藩從那三個在廳外等候的人前經過,然後聽李鴻章稟明來意,當即笑道:“不必考察了。麵向廳門,站在左邊的是個忠厚人,小心謹慎,可做後勤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陰奉陽違、兩麵三刀的人,隻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右邊那位氣宇軒昂,可獨當一麵,應予重用。”李鴻章很是驚奇,叩首請教。曾國藩答:“剛才我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目光低垂、拘謹有餘,適合做隻需踏實肯幹、無需多少機敏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麵上恭恭敬敬,可我一走過,就左顧右盼,神色不端,是個機巧狡詐之輩,斷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目光凜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將來成就不在你我之下。”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日後立下赫赫戰功並官至台灣巡撫的淮軍勇將劉銘傳。

我完全不懂相術,所依據的隻是直覺,而直覺原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私心認定,一個人的麵相與他的行為不可能沒有內在聯係。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同樣,不誠於中也會形於外。至少前麵那位朋友好意想要讓我得到其關照的大官是又一個例子。此人幾年後繼續榮升高位,我正要承認自己的直覺不靈,卻從媒體看到了他被送交審查的報道。

隔年再見那位好心作家,他感歎,真沒想到!是官場害了他。

我調侃說,莫怪官場,是他老人家那張臉害了他。至於是長那麼一張壞臉才成了壞人,還是成了壞人才長那麼一張壞臉,就不得而知了。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