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汪先生“下蛋”(2 / 2)

重讀古典名著

從去年四季度始,我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重讀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儒林外史》和《聊齋誌異》等幾本古典名著。當然,期間也讀了幾本朋友的作品。這些名著大多數是我40多年前讀過的。除了《紅樓夢》反複讀過多次,其餘就再也沒有讀過。我記得那時我還上高中。因為我父母沒有文化,家中沒有藏書。所以,那時讀過的這些名著,都是和同學們借來的,幾乎沒有一本完整的,都是掐頭去尾。但也讀得興趣盎然。我記得《紅樓夢》是本線裝繡像的,書中有許多插圖,線條簡練,但人物卻畫得很好,現在用文學語言說,就是很傳神。我看了之後,如讀天書,什麼也沒弄明白。尤其是其中的人物關係,那麼複雜,讀得我糊裏糊塗,根本弄不清楚誰是誰?誰和誰是什麼關係?一會兒寶玉、寶釵,一會兒黛玉、薛姨媽,一會兒熙鳳、賈母,一會兒又是“愛哥哥”、王夫人;一會兒襲人、鴛鴦,一會兒平兒、探春,一會兒晴雯、金釧,一會兒又是紫鵑、迎春,人物多的,就像走馬燈似的,你來了,我走了,熙熙攘攘,輪番登場,攪得我頭都大了,隻記住幾個人名。隨著逐漸年長,閱世漸深,再加之知識積累,反而對《紅樓夢》十分偏愛。讀了一遍,又讀一遍。覺得每讀一遍,就如美食一樣,食之甘甜,嚼之有味,不忍釋手。但是,當時我卻對《水滸傳》《三國演義》非常癡迷。因為其中一個故事緊接著一個故事,人物命運又緊扣心弦,所以,我讀得放都放不下來。一直以來,我認為四大名著,《紅樓夢》第一,《水滸傳》第二,《三國演義》第三,《西遊記》老毛。今天,我先把《儒林外史》和《聊齋誌異》等按下不表。單說這四大名著。

這次重讀這些名著,除了《紅樓夢》因為這些年來,讀過多次,沒有再讀,但其在我心中的地位卻沒有變化。《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卻讓我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其一是排名第二的《水滸傳》讓位給了《三國演義》。其二是《水滸傳》和《西遊記》中大量的重複性描述,讓我簡直煩不甚煩。俗話說:“話說三遍淡如水。”《水滸傳》和《西遊記》就犯了這個大忌。不說話說三遍,幾乎每一回都有重複的地方。每到一個緊要關口或節點,其描述幾乎如出一轍。看著這些千篇一律的描述,不禁令人生厭。倒是《三國演義》卻讓我喜愛有加。其所描述的三國紛爭,真是波瀾壯闊。其三是宋江和劉備這兩個人物,我覺得塑造得不太成功,斧鑿痕跡太重。他們那種虛偽的麵目,讀後令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