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器藏於家(2 / 2)

董存瑞連忙拉住。稍一琢磨,就從兜裏取了紙筆,寫下這麼幾個大字:來複槍線,長形彈丸,後膛裝填。董存瑞把紙交給那小子,說道:“交你爹去吧。”

我對董存瑞說“你寫的什麼?”我一直奇怪,董存瑞來到清朝到底要幹些什麼。還有他今天的舉動有點怪怪的,要照以前,肯定是一巴掌抽過去了。

董存瑞很是奇怪的看著我,說:“你不知道這老頭是誰?”他那隻眼卻很平靜地看著我,一點也瞧不出喜怒,而且董存瑞一個眼珠子在看我的同時另一個眼珠子還能在眼眶裏悠閑地轉著,他看著我的眼神盯的我心裏發毛。

我為了緩解氣氛,撲哧的笑了一聲,看來董存瑞是顧及人家的村長身份了。於是我很是理解的說道:“咱們村的村長吧!”

董存瑞苦笑著道:“這老戴家還真是黃鼠狼下崽,一輩不如一輩。打他祖宗那兒就是這臭脾氣,要不然當年也不會叫康熙爺斷了個流放盛京。到這會也有六七輩了吧,結果還是這脾氣,感情是胎裏帶來的,改不了!”

我也是一時隨口問道:“哦?不知這個戴家老祖宗,姓甚名誰?”我看出來了,這村長的祖上倒是挺有來頭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村長父子光學了祖上的臭脾氣。

董存瑞很是崇拜的說道“嗨,就是當年的翰林院侍講,戴梓戴翰林麼!就那個火器專家、八天製造出‘衝天炮’的戴梓”這幾乎是和勃朗寧一個級別的。

說起這個戴梓,真是再熟悉不過了。他是江西安慶人,自號耕煙老人,號稱清朝最偉大的火器專家,曾造出多種火器。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一次可連續發射28發鉛彈,威力極大。“連珠銃”的機關設計十分巧妙,可以將擊發和裝填彈丸兩個步驟連動進行,從而簡化了裝填手續,大大提高了發射速度。

在當時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發明,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的火器。由於其原理與現代的機關槍類似,也有人稱之為“世界上第一種機關槍”。

而這一發明,在時間上,足足領先西方國家二百年!除此之外,戴梓還仿製過荷蘭的“蟠腸鳥槍”、比利時的“衝天炮”(又稱“子母炮”)。

然而滿清朝廷卻愚昧的認為“騎射乃滿州根本”,將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陽)。在那裏,戴梓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賣字畫為生。

“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淩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就是他真實的寫照。直到戴梓77歲時,他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後便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

史書上說,戴梓死後,他發明的連發火器並沒有成為清軍大規模裝備的武器,隻能“器藏於家”,至乾隆朝後便逐漸失傳,誰知道原來這個村長戴桐,竟然是他的後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講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