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書說到:一個時辰之後,粗雷汞就變成重沉澱物而析出。
製得的粗雷汞需要用過濾法與母液分開,用濾紙過濾出雷酸汞晶體。向外傾倒的工序是危險的,因為這種方法製取的粗雷汞極不穩定。接連兩次試驗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爆炸,充作助手的戴和被炸傷了手臂。
第三次的時候,董存瑞親自操刀動手,利用自己嫻熟的操作,終於小心的分離出了粗雷汞晶體。然後再用蒸餾水反複衝洗,去除殘留的母液,包括對雷汞的穩定性、以及對槍械金屬零件有害的各種雜質和酸腐蝕性。最後再經過幹燥。一些灰褐色的晶狀粉末——雷汞,終於呈現再眾人眼前。
早在1808年,法國槍械工程師包利應用紙火帽,發明了紙包彈。1814年,英籍美國人齊舒亞\u001f?肖發明成功了銅製雷汞火帽。
但是以目前戴老頭的技術跟設備來說,批量生產銅製火帽還不現實,所以隻能生產紙包彈。好在戴老頭對這東西十分在行,在他的指點下,把少量雷汞放在兩張紙中間,加入硝化棉,卷成紙卷後再在前端裝入一個長形鉛丸,一顆紙包彈就算做成了。
至於長形彈丸,也是根據董存瑞的建議特意熔鑄的,它的優越性在於一方麵可以減小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同時,長形彈丸同槍膛的接觸麵積要比球形彈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線,既減小了膛線的深度,又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做好了子彈,一行人興衝衝的殺奔向外麵。測試的結果讓所有人震驚無比:普通型步槍的射程竟然達到了400米,射速為每分鍾10發左右;而長支的狙擊步槍有效射程居然達到了700米開外,如果能再配備上光學瞄準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距離上蒼蠅都別想飛過去!
這也表明董存瑞製取出來的雷汞完全符合要求。雖然這種方法土了點,並且效率不高,但作為火帽引火藥來說基本上還是可以滿足需要的。
至於無煙火藥,工藝則簡單的多了。下一步需要的就是適當的改進工序和擴大生產規模,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槍管。單純靠國外采購看來是行不通的,而自行生產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一係列的技術瓶頸。看來這個問題隻能留到以後再想辦法解決了。
在光緒四年,清政府已經開辦了正規的兵工廠,而各大地方省都有自己的加工廠,但規模實在有限,所以大部分軍工生產都是依賴於民間的作坊式作業。
包括火藥等原材料,也是委托製造商來生產的,這種方式有些類似於現代家電行業的Oem——也就是所謂的貼牌身產。這種製度最大的弊端,就在於製造標準不統一,不能達到製式化要求,武器的零部件及彈藥大多是不能通用的。
另外一方麵,就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清朝以騎射為根本的製度下,兵器、尤其是新型火器的製造經費一直是固定的。但是物價、工價一直在漲,比如火藥,雍正年間的時候每斤采購價格是白銀2.6分,到了嘉慶年間是每斤2.1分。製造者無利可圖,反而虧損。製造商為了防止賠累,賄賂官員、偷工減料也就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