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火器時代(2 / 2)

比如1835年,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新製大炮40尊,結果在試放過程中炸裂10尊,炸死兵丁一人,炸傷一人,另還有5位火炮有其他問題。他檢查炸裂的火炮,發現“碎鐵渣滓過多,膛內高低不平,更多孔眼”,其中有一空洞更是“內可貯水四碗”!這種豆腐渣工程居然出現在守護國門的大炮身上,實在是令人發指!

此情此景,關天培隻能仰天長歎:“中國之官炮,之官船,其工匠與監造之員,惟知畏累而省費,炮則並渣滓廢鐵入爐,安得不震裂?船則脆薄腐朽不中程,不足遇風濤,安能遇敵寇?”

……

火器時代,誰的武器先進,誰就是強者!有了這些家夥,絕對夠任何強大的敵人好好喝上一壺的。於是戴老頭當即吩咐大排宴席,山上的野味加上自家釀的水酒,大家很是痛飲了一回作為慶祝。

大家一邊喝酒,丁大算盤一邊詢問戴老頭關於火器、炮彈方麵的知識。這老家夥還真是見多識廣,幾杯酒下肚,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原來在光緒之前,中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超級武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都被埋沒或已經失傳。戴老頭甚至說出了一些直到後世仍在使用的武器,讓大家聽的目瞪口呆。

比如世界上最早的開花彈,源於北宋火器“火毬”,外型渾圓,內盛火藥,裹以數層厚紙,點燃火藥引線“藥撚”後用拋石器投入敵陣,炸燒敵兵,南宋時改用鐵炮發射。後來又出現了鐵殼的火毬,這即為開花彈。具體的發明時間無法確認,推測應在發明了鐵殼的爆炸性火器“霹靂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後,大體在南宋後期。

一代梟雄努爾哈赤當年就是喪命在明軍的開花彈之下。他死後,兒子皇太極即位,一心雪恥,親率大軍攻擊明軍寧錦防線。清軍渡過大淩河圍攻錦州城,袁崇煥派兵增援以牽製清軍的行動。清軍未能攻下錦州便轉而攻打寧遠。明軍在城頭密排巨炮,總兵官滿桂出城接戰,引誘清軍進入大炮射程,然後猛烈轟擊清兵,打的清軍死傷無數,倉皇撤退。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寧錦大捷”。

後來淪為禮炮的三眼銃,當年曾是明軍重要的單兵火藥武器,它可以連續發射,構成密集火力,有利於壓製行動迅速的騎兵。當年崇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出宮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銃。

當時明朝軍隊的火炮除了裝備開花彈,還裝備了實心彈(又稱“葡萄彈”)和霰彈。實心彈是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這種彈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霰彈則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升鉛鐵小丸構成,射擊時可以形成彈幕,殺傷力極大,但缺點是射程太近,一般不超過一裏。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